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半導體鏈自主化經部點火 預計兩年帶動120億元投資額

提要

輔導業者開發先進製程材料、設備、零組件 預計兩年帶動120億元投資額

半導體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庫)
半導體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879字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經濟部強化半導體產業完整供應鏈,推動半導體材料、設備、零組件自主化,運用業界科專計畫,輔導業者投入開發先進製程及封裝用材料、開發先進半導體設備及設備商所需零組件,預計兩年內將帶動近120億元投資額。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已將「強化半導體產業鏈」列為重點業務。產業發展署長連錦漳表示,目標是提升半導體設備與材料自主化。半導體設備方面,在地化比重還不到三成;關鍵材料現自主化比率為45%。

經濟部目標是將設備提升到五成,材料要達六成,協助國內中小型廠商加入供應鏈,將一部分設備與材料能技轉移給中小企業,在地生產。

經濟部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具備完整上中下游供應鏈聚落,為當前全球最具效率半導體生產模式,為落實半導體材料自主化,產業發展署推動「Å世代半導體計畫」,四年分二期進行,2021年、2022年為第一期,已輔導七家業者開發光阻配合材料、晶片底部填充膠等材料,並完成客戶驗證,後續量產投資34億元。

產業發展署官員表示,半導體材料屬B2B領域,2023年、2024年為第二期,協助八家業者投入開發先進製程及封裝用材料,預計2024年底導入下游客戶驗證,完成後還可以再帶動民間業者30多億元投資。

官員透露,產業輔導都會將下游客戶驗證納入計畫,亦即研發要有下游客戶買單,在此計畫,就是要獲得台積電驗證,如此就可以有訂單,可進入量產。

在半導體設備自主化方面,經濟部表示,協助業者開發包括達奈米級製程之離子佈植、物理氣相沈積設備、塗佈顯影等設備,目前已有凌嘉、志聖(2467)、旭東、弘塑、均華等12家業者完成終端客戶產線驗證,據透露,已通過台積電、日月光產線驗證,下游客戶也確定下單,量產訂單達40億元。

半導體設備大廠艾斯摩爾(ASML)在台擴大投資,經濟部爭取艾斯摩爾供應鏈,包括零組件供應,甚至維修等,都希望多給國內廠商機會。例如,目前台廠供應鏈已具備深紫外光(DUV)設備中的光罩傳輸模組製造能力。

經濟部也輔導國內業者開發國際半導體設備商所需零組件,帶動關鍵模組及零組件在地化比率提升,預計2026年增加52億元投資額。


延伸閱讀

經濟部:AI on chip計畫 成果豐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