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市場受疫情衝擊出現變化 雙11「理性消費」當道

提要

疫情衝擊、工資凍漲效應 民眾緊縮開支 不再求貴求好 轉向購買生活必需品

今年「雙11」開跑後,大陸一般消費者改為「理性消費」。 中新社
今年「雙11」開跑後,大陸一般消費者改為「理性消費」。 中新社

本文共705字

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專題報導

大陸消費市場受到疫情衝擊出現變化,今年「雙11」開跑後,一般消費者改為「理性消費」,民眾轉而購買生活必需品,不再如以往求貴求好。

「今年的雙11感覺還是一如既往,但我個人成長許多,不需要的就不再亂買」,一名在上海從事國際貿易的王小姐感嘆道,現在就只囤需要的東西。生活在北京的白領方小姐亦稱,「現在買的都是當季需要,不會看到行銷什麼就買什麼」。從事金融業的陳小姐也直言,身邊同事或朋友今年雙11真的都只買捲紙、餐巾紙、洗衣精等生活必需品,「其實就是消費降級」。

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長住在大陸的馬來西亞籍李先生提到,「(政府)說要刺激消費,但是基本工資沒有上漲」,似乎難以實現消費增長,大家都在必需品上消費較多。方小姐感同身受說,國家一直在鼓勵消費,但近幾年大家都把開支緊縮,實際上消費動力沒那麼強勁,受大環境影響顯得低迷。

事實上,對於大陸目前內需及消費情形,不少企業都注意到,疫後民眾轉為理性消費。金酒廈門公司營銷處經理周莉敏分析,大陸目前轉換為理性消費,是因為民眾口袋緊縮更重視自己的儲蓄與理財。還有藥妝業者表示,今年與去年同期的銷售年比是明顯呈現走升的,但要與疫情前2019比確實明顯還是有些差距。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分析,去年大陸電商對「虛擬經濟」還在緊張當中,原因是因為北京一直以來還是強調實體和製造經濟,摸不清中共中央對電商和虛擬經濟的想法和判斷,看不到具體政策,所以去年雙11電商很低調。

不過,張弘遠說,今年大陸對於電商政策或虛擬經濟的態度放寬,對電商活動給予支持,所以今年的政策,以及需要帶動經濟預期的情況下,今年雙11的表現可當作是一個觀察指標點。

延伸閱讀

大陸理性消費當道 電商雙11要如何「感化」市場?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華為Q1財報每天賺近10億 寫被美制裁以來最好單季表現
下一篇
金管會證實台股落入「窄基指數」 美系資金最快7/29禁止交易台指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