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 對岸下重手時機很敏感

本文共501字

經濟日報 記者 陳言喬

大陸選在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之際宣布對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一如今年4月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後宣布對台灣2,455項商品貿易壁壘調查。兩次宣布的時機點都相當巧合,即便是貿易糾紛,仍與當前的兩岸關係有關。

從4月大陸商務部對台灣的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2,000多項商品貿易壁壘調查,到這次的聚碳酸酯反傾銷措施,前者針對的是全面探查兩岸貿易的不公平、不對等,後者則是大陸不再讓利台灣。

舉貿易壁壘例子,當初ECFA,大陸照顧台灣農民利益,對同性質的產品,大陸不進口台灣,但其他台灣本身不生產的農產品,卻不允許大陸進口。

聚碳酸酯也是,這項被列為早收清單的項目,直白說就是大陸讓利。現在大陸要用國際貿易規則來辦事,就是回到正常的經濟市場規則,台灣恐怕難抱怨什麼。

大陸這些新措施,台灣都不見得站得住腳。大陸現在跟台灣「公事公辦」,更與這些年的兩岸關係緊張息息相關。必須注意的是,大陸對台灣的2,000多項貿易壁壘調查仍在進行中,預估是10月宣布,最遲也將在明年1月上旬結束調查後宣布,屆時正巧是台灣大選白熱化之時,就算到時候大陸沒有對台大規模的軍演(武嚇),這項貿易調查也算是另一種「文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