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82字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美國經濟成長有超速之嫌。最近數據顯示今年初美國經濟成長急馳,朝締造一連七季成長率高於2%的紀錄邁進。上回美國經濟表現這麼強,是20年前的事了,發生在2003年至2004年那段時期。在聯準會(Fed)把利率升到23年來最高水準之後,這波景氣擴張不但沒急踩煞車還持續加速,著實令人驚異。
自從去年夏季Fed中止一連串升息行動以來,美國經濟就加速成長。去年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飆到4.9%,是2014年以來最大增幅(刺激措施驅動的那波疫後V型復甦不算)。第4季成長率也達到3.4%。經濟學家預測2024年第1季成長率可望接近3%,官方數據訂於兩周後公布。
照理說,Fed把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從幾近0%提高到5.25%~5.5%,應會抑制景氣擴張才對。去年3月時,Fed決策官員就預估2023全年成長率只有0.4%,華爾街經濟學家甚至警告衰退將至。不料,2022年中至今,美國每季成長率平均逼近3%。
經濟學家紛紛探究美國經濟韌性這麼強的原因何在。以下歸納出五大潛在因素。
移民:移民是最大的變數。國會研究機構估計,2022年美國移民人口淨增260萬人,2023年再增加330萬人;對照下,2010年至2019年,美國移民人口平均每年淨增90萬人。人口增加意味更多人工作、支出和消費。
生產力:生產力提高是另一潛在因素。生產力是生活水準提升的關鍵。過去五季期間,生產力平均成長2.6%,比疫前20年大幅提升。一些經濟學家指出,擴大運用科技,包括早期採用人工智慧(AI),或許正推升生產力。
就業:強健的勞動市場也可能說明經濟成長為何強得出乎意料。企業穩定招聘、裁員數偏低,以及失業率位於歷史低點,都給予勞工就業安全感,得以放心持續消費。消費支出是驅動美國經濟的主要引擎,過去一年來經通膨調整後的季比成長率平均2.8%,比2010年至2019年的增幅高出0.5個百分點。
薪資:缺工問題讓員工握有更多籌碼要求加薪,美國薪資增幅於是升到1980年代以來最高,讓家庭有餘力擴大支出,花在旅遊、休閒、外食等服務的支出都創新高。不過,對多數人而言,薪資所得只勉強追上通膨。
政府支出:政府擴大支出也協助刺激經濟成長,拜登政府已批准數千億美元的補貼計畫,以鼓勵綠能投資並獎勵高科技產品國內製造。過去六季期間,美國地方、州和聯邦政府的支出平均增加4.5%,幾乎是2010-2019全年平均值的兩倍。
支出暴增使美國年度預算赤字超過1兆美元,並導致國債利息支出激增。經濟學家認為,算總帳的日子終會降臨;但短期而言,巨額政府支出已給經濟成長打了一劑超大號的強心針。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