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彭博專欄:少了中國,就不會有「美國製」的電動車

美國千方百計阻止想中國大陸在電池製造領域的擴張,但無可逃避的現實是,少了低成本的中國工廠,去碳化將只淪為空談。  路透
美國千方百計阻止想中國大陸在電池製造領域的擴張,但無可逃避的現實是,少了低成本的中國工廠,去碳化將只淪為空談。 路透

本文共931字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

彭博資訊能源專欄作家丹寧(Liam Denning)撰文指出,如果能源轉型是一種產品,上面的嘜頭將是「大部分由中國製造」。美國當然無法接受此一現實,於是能源部最近祭出更嚴格的電動車補貼規定,從2024年起電動車凡是使用「受關注外國實體(FEOC)」所製造或裝配的電池組件,將不再能享有每輛最高達7,500美元的購車減稅待遇。

多個國家都受到新規定影響,但真正攸關的是中國大陸。大陸長期以來的產業政策都聚焦於發展清潔能源製造業,現在已擁有或掌控電動車價值鏈,尤其是電池,美國自然無法容忍。但丹寧提醒,無可逃避的現實是,少了低成本的中國工廠,則去碳化將只淪為奢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台股明星賽、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延伸閱讀

上一篇
Fed不降息?別國等不及!
下一篇
M4晶片問世 原來蘋果才是 PC 界最強的 AI IC 設計公司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