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大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 助攻高難度手術及教學

本文共1078字

中央社 記者曾以寧台北9日電

台大醫院聯手台大電資學院組成「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團隊,研發3D影像虛擬實境科技,讓醫師進行高難度手術的術前模擬,幫助醫病溝通與教育訓練,也讓唐小姐保住右手免於癱瘓。

37歲旅居美國的唐小姐是名喜歡彈琴、會開車接送小孩的家庭主婦,因右上背部疼痛及右手臂痠麻,在美國進行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MRI)掃描及切片檢查,診斷右側胸壁頂端靠近肩關節處,有顆直徑5.1公分的「纖維樣瘤」,緊貼著通往手的血管與神經叢;當時醫師評估手術非常困難,且術後有右手癱瘓風險。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說明,經與神經外科醫師王國川合組醫療團隊,將病患電腦斷層等影像組合成3D立體影像,成為台大以3D影像進行術前模擬首例,助評估腫瘤位置及與神經、血管關係,決定全程使用神經監測保護右手功能,精準切除腫瘤,且未損傷任何神經血管,病患術後還能夠照常彈琴、開車。

唐小姐今天在台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記者會上現身彈奏鋼琴,展現手術後恢復情況。她說,回台後首次到台大醫院就診,醫師全程皺著眉頭,但看到3D影像,清楚得知醫師手術方式,給予了自己很大的信心。

在記者會上,台大團隊也展示唐小姐的擬真胸腔結構,

以白色為骨架,腫瘤病灶為淺紫色,右側的血管、神經則以紅、藍、黃等顏色呈現虛擬3D列印數位孿生器官。醫師展示3D影像畫面,可以明確看到骨骼、神經、血管位置,並可模擬將骨骼移除,更清楚地看到腫瘤位置。

陳晉興說,台大利用3D立體影像、元宇宙平台技術的第2例,是罹患縱膈腔類癌的48歲男性,經標靶、化療、放療都失敗後,病患腫瘤長到10公分大,壓迫心臟旁重要血管,氣管更只剩不到0.1公分寬、呼吸困難。團隊將電腦斷層影像轉為虛擬實境做術前模擬,與心臟外科醫師紀乃新合作手術,成功跟死神搶命。

台大醫院表示,「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研發團隊由陳晉興與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洪一平合作組成,獲國科會與廣達電腦補助,結合臨床團隊與3D影像虛擬實境(VR)科技,將電腦斷層、MRI等二維影像轉換為3D情境,有助與病患、家屬解釋,更能將病例作為教學個案,作為訓練外科年輕醫師的最佳教材。

陳晉興指出,這類手術高度依賴外科醫師專業經驗、在腦中建構3D立體結構,過往與病患溝通則多用二維影像或3D實體模型,但模型製作費時費錢,也不利跨團隊溝通;3D影像不僅有助溝通,更能幫助經驗較不足的年輕醫師弄清楚神經、血管位置。

洪一平說明,若要做實體模型,會需要實體材料、相關機器和技術人員,還要消耗時間,因此成本較高;但若使用虛擬實境模擬,僅需要人員操作軟體,成本較低,未來若能走向產品化,價格還可望再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