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鄭穎「戀物」沉浸36國寶 看見歷史滄桑傾聽內心聲音

本文共772字

中央社 記者邱祖胤台北11日電

除了翠玉白菜、肉形石,許多人對故宮寶物所知不多,學者鄭穎書寫「戀物」一書,試圖從36件台北故宮國寶,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進而傾聽內心的聲音。

鄭穎在書序中表示,她曾在憂鬱症初起的那幾年,透過參觀故宮國寶而找到自己,「那些我所凝視的文物,也一直凝視著我,用它們的身世與故事撫慰我、告訴我:找回安定的力量,傾聽內心的聲音」。

鄭穎提到她在「寒食帖」前突然清醒過來,意識到千年前的春天,蘇軾被貶到了黃州,「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年」字最後的一筆,被拖得長長的,「像不知道終點在哪裡」。

鄭穎說,「台北故宮的文物曾經這樣救贖了我,我也想這樣說給您聽」。

書中細膩爬梳故宮文物的前世今生,如陪葬用的灰陶加彩仕女俑,背後藏著唐懿宗的女兒文懿公主去世陪葬品的故事,包含服飾文玩、各種珍寶各120車,送葬車隊長達30多里,難怪研究者總說「大唐的陪葬品就是大唐生活的百科全書」。

宋代文人畫出自己的書房,畫中有人物、屏風,有書案、几榻,刻畫出文人雅好,以及他們對理想的思索;從西洋傳入的鼻煙壺竟成為清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他們可一日不飲食,而不可一日不聞鼻煙,從此花卉、仕女、聊齋故事,甚至山水行旅圖都可藉精巧鼻煙壺流動於指尖。

知名的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被譽為中國山水畫裡最崇高的一座山,構圖還很數學,且在畫中埋下許多小遊戲,引領現今人們尋索人在天地間的位置;夏珪「溪山清遠」山水畫主體竟全被水氣所浸潤;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不同於北宋巍峨的巨碑式山水,而是山行綿亙,水無邊界,由沿岸人家、沙丘、灘石、山巒疊成。

鄭穎澎湖人,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著有「野翰林:高陽研究」、「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66:高陽」、「鬱的容顏:李渝小說研究」、「物志:從古典到現代的文學『物』語」等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午後對流旺盛 新竹以北5縣市大雨特報
下一篇
雨區擴大!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 3縣市警戒大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