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魯賓美術館20週年展 蔡佳葳展望當代喜馬拉雅藝術

本文共798字

中央社 記者王寶兒台北19日電

美國紐約魯賓美術館將於10月關閉紐約現址,並轉型為無牆美術館,最後1檔轉型前大展「重新想像:喜馬拉雅藝術的現在」,台灣藝術家蔡佳葳以作品「兩界」及「五空行母系列」應邀參展。

魯賓美術館(The Rubin Museum of Art)於2004年開館,是紐約中小型美術館,並以協助民眾認識喜馬拉雅區域歷史和文化藝術著名。在邁入20週年之際,推出「重新想像:喜馬拉雅藝術的現在」大展(Reimagine: Himalayan Art Now)關注全球化議題。

在「重新想像」大展中,蔡佳葳與國際其他31名藝術家們融合傳統與當代,透過與美術館藏品的對話,重塑傳統喜馬拉雅藝術的主題、符號和敘事。展出當代作品共50件,其中23件為全新委託創作,另與館方既有的48件喜馬拉雅藝術藏品共同展出。

蔡佳葳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2件參展作品都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在台北創作。在這段沉澱且專心創作的時間,她體悟到佛經中所說,最重要的時刻就是「當下」。

「兩界」(The Womb & The Diamond)是由1000多塊玻璃和鏡子組成的大型裝置,靈感來自蔡佳葳在日本高野山看到的藏傳佛教真言宗曼陀羅(mandala)圖形,兩界指的是「金剛界」與「胎藏界」,分別以鑽石代表父性不可毀滅的力量,以及母胎形玻璃所代表的女性力量。

「五空行母系列」(Five Sky Dancers Series)則使用從中亞傳到東亞的礦物石料繪製,每個漩渦圖形內可見藏文咒語,以紅、綠、藍、黃、黑5色呈現五方佛,並代表不同的情緒與智慧,向密宗中代表女性能量的5名智慧空行母致敬。

蔡佳葳認為,台灣的藏傳佛教持續傳承、未被中斷,與未曾歷經西方殖民的尼泊爾及不丹有共同特點,對藝術的思考方式相似。佛教藝術不只是歷史文物,而是一直與日常生活有所關聯,此次受邀參展,她深刻感受到新創作品對宗教藝術生活化的重要。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灣東南部海規模5.1地震 最大震度台東縣3級
下一篇
花蓮強震衛福部捐款專案今午夜關閉 已收近16億善款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