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送餐人生2/失能失目標 長者等吃、等睡、等死三等人生

66歲的王伯伯過去是計程車司機,因為中風後無法自由行走,也變得不常外出,沒有生活目標,只想順其自然。 記者黃義書/攝影
66歲的王伯伯過去是計程車司機,因為中風後無法自由行走,也變得不常外出,沒有生活目標,只想順其自然。 記者黃義書/攝影

本文共1134字

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

長照預算經費高達600多億,產出各類型長照服務,雖然接住了民眾照護需求,但卻未能顧及心裡需求,且根據統計,高齡長者尤其男性,一旦失能後,自殺率相較女性更高。專家表示,長照鼓勵在地安老,希望民眾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但仍有一群困難案主走不出來,如果政府沒有關注到年長者心理變化,當他們失能又失去生活目標,大多就是「等吃、等睡、等死」三等人生。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黃松林表示,衛福部111年統計,各年齡層自殺死亡率,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8.4人,尤其老人自殺比率在失能後以男性居多,男性自殺比率為10萬分30至40人,女性則為10萬分之20至30人。

黃松林說,當長者失能達到一定等級時,多半會建議到住宿機構,但不少高齡男性拒絕住機構,認為自己失能會被看不起,若不願意使用住宿機構,大多希望有社區照顧據點或長照服務可以協助他。此外,相較於女性一生經歷許多階段,像是懷孕生子、更年期等,對外自我揭露程度高,較容易說出心裡話,即使低潮也可以將情緒抒發,但男性不容易說出口,碰上憂鬱、想不開,「很多時候就走了」。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許多長者因為肢體障礙,延伸出環境障礙、心理障礙,漸漸不想與他人互動,會認為社區中其他人都很優秀,自己因為疾病、障礙而不好,更不願走出去,我國長照政策雖然滿足民眾生理、居家環境安全等服務,但較少去理解長者內心變化及生死議題,若沒有訂定生活目標,延續生命意義,對長輩來說就是「等吃、等睡、等死」三等人生。

張淑卿說,長照社區據點多年發展下,會願意走出來的長輩,大多已經出來,老盟關注到一群不願走出來參與社會的長輩更需關心,因此去年起推出「孤獨處方箋-幸福好朋友」實驗計畫,培訓在地社區的長輩擔任志工,進入鄰里關心獨居長者,比起社工來說,在地志工與獨居長者多了份情感連結,也能陪伴他的生活,但根據觀察,至少要花2至3個月才能建立互信關係,甚至有些拜訪十幾次仍被拒絕。

黃松林說,在英國,80歲以上有超過79%的獨居比率,將來只會更多不會少。針對我國現有67萬名獨居老人,近日老盟接受衛福部社家署委託,進行「獨居老人需求分析」研究,先請各地志工深入社區,針對獨居長輩的需求進行調查,再根據不同的需求,對應不同的系統介入,包括社政體系、醫療體系或長照體系,此調查估計花1至2年時間進行,以因應台灣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延伸閱讀

送餐人生1/唯一可說話對象 送餐員見一面成獨居救命繩

送餐人生3/運將中風難趴趴走 用福利過活「只想等死」

送餐人生4/開刀失能 8旬嬤嘆「不想讓人知道」斷社交

送餐人生5/享受數位陪伴 偏鄉、身障者線上輕鬆跨出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午後對流旺盛 新竹以北5縣市大雨特報
下一篇
先濕後乾!高屏明36高溫 這天轉涼「低溫探1字頭」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