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地名難用母語念 本土語言標注計畫完成8千餘筆

本文共670字

中央社 記者陳至中台北9日電

捷運、火車都會用本土語言報站名,但有些地名即便是母語人士,也不知道該怎麼念。教育部委託台大推動「以本土語言標注台灣地名計畫」,目前已完成8450筆資料,同時錄製音檔供各界參考。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地名大多源自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等不同的本土語言,反映先民對環境的認知,蘊含深度文化價值。然而地名最初是口語傳承,在轉寫成文字時,往往字音脫節,有些說法和慣用詞彙,也不適合直接以漢字書面語「望文生音」。

教育部因此委託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辦理「以本土語言標注台灣地名計畫」,挑選重要交通站名、地標名、街道名、行政地區等共計8450筆地名資料,標注閩南語及客語發音,編訂地名清單並錄製發音音檔,成果已公布在「教育部語文成果網」。

舉例來說,新北捷運的「安康」站,就是一個經過地名雅化的案例,根據計畫團隊公布的成果,地名最初的意思是「暗坑」,台語至今也是這樣讀。

一些知名廟宇,計畫團隊建議採用當地習慣的稱呼,例如「行天宮」可讀成「恩主公廟」,「先嗇宮」可讀成「五谷王廟」。

新北板橋的「江子翠」地名,閩南語讀法的意思是「港仔喙」;另外像是竹圍、石牌等,讀成「竹圍仔」、「石牌仔」,三重讀成「三重埔」,更顯原汁原味。

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細則」,地名管理(地名資料庫)等涉及國家語言事項由內政部主管,大眾運輸工具及場站、觀光景點、街道名稱以國家語言播音、標示相關事項由交通部主管。

教育部表示,已將成果資料提供給相關部會參考運用,期盼這項計畫能維護流失中的本土地名,豐富地名的在地資訊,也供各界在語言教育及文化保存上參考利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上午10時7分台東外海規模5.1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綠島、蘭嶼3級
下一篇
五億高中生將死一周年 法院今辯論終結近期將宣判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