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服務業進化 思考三議題

提要

專家提醒 業者須留意內需旅遊市場拓展性、解決缺工問題、搭上永續發展潮流

專家提醒,服務業發展應深思內需市場拓展性、缺工、永續發展議題。
(本報系資料庫)
專家提醒,服務業發展應深思內需市場拓展性、缺工、永續發展議題。 (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1412字

經濟日報 朱浩

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近年台灣服務業占整體GDP比例均超過六成;此外,2022年從事服務業的人口,占整體勞動力的59.96%,亦即無論從GDP與就業人口的占比而言,服務業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產業。而2024年台灣服務業將迎來嶄新的發展階段,但也存在部分隱憂,其中內需市場是否可以拓展?如何解決服務業日趨嚴重的缺工問題?以及如何面臨愈來愈重要的永續發展議題?這三大議題值得深思。

其中在內需市場擴展方面,需要以特色化吸引國際旅客。前兩年因為在疫情衝擊、政府紓困與振興措施的推動上,讓內需市場能夠維持動能;而在疫情穩定後,因民眾報復性的國內旅遊及消費,讓服務業持續暢旺。不過,由於各項物價水準的持續增加,以及去年年中開始的報復性消費效果開始鈍化,自暑假起的中秋及國慶連續假期,各地商圈與相關旅遊景點業者都反映民眾消費力似乎有所衰退即是證明。2024年在內需市場結構沒有大幅度改變的情況下,如何增加國外人士來台消費就是一個思考方向。

來台旅遊人數
來台旅遊人數

觀察觀光統計資料,與疫情發生前的2018年相比,目前外國人來台恢復程度僅是疫情前之六成,而國人出國旅遊人次已恢復至疫情前的八成。在國人出國消費快速增加、而國外人士來台旅遊消費的恢復速度卻不如以往時,形塑我國商圈、景點及活動的特色,讓外國旅客與國人增加留在台灣消費的意願就是今年服務業發展的課題。

另外,台灣目前的高價住宿,也會直接影響國內旅客留在台灣旅遊的意願,並會侵蝕國外遊客來台消費的金額。旅遊過程中,鏈結許多周邊產業例如餐飲,住宿、交通、觀光,娛樂或伴手禮,住宿費用高,將衝擊國內消費,連帶影響國內服務業、甚至是GDP發展,此議題待各部會之溝通進行解決。

國人出國人數
國人出國人數

至於缺工問題上,建議可引進中高齡人力並調整招募條件。隨著疫情趨緩、民間消費持續擴張,自2021年第4季起,徵才規模已超越疫情前的水準。根據經濟部出版的2023商業服務業年鑑的資料,2023年第1季平均每月徵才38.2萬人,而民生消費產業「求供比」高達8.0,顯示出服務業人力上,存在嚴重的供不應求的現象。

尤其最近很多知名的店家歇業,除營運成本上漲外,招聘不到員工也是主因之一,就可看出此一議題的嚴重性。尤其內需服務業是需要人力傳遞服務的產業,當人力不足時,內需服務業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

民生消費產業人才求供比變化
民生消費產業人才求供比變化

要對應服務業的缺工議題,除可考慮聘用中高齡者進入就業外,若要針對年輕世代進行招募,可掌握其喜歡自由度高的變形工時或是創業的榮譽感,從假期、工作彈性程度進行調整以滿足年輕求職者的需求。

在永續發展的面向上,應以節電為首要工作。近年由於氣候變遷和環保意識抬頭,服務業也面臨著減少碳排放、實現淨零碳排的壓力與挑戰。不過以我國服務業而言,受限於家數眾多(127.88萬家)、多屬中小微企業且現階段多未受到強制規範,各中小企業也並非都清楚政府的補助政策。

服務業排放結構是以電力排放為主(占86.93%) ,在減碳的議題上,應將節能與碳盤查一起推動,甚至應以推動節能為首要工作。若服務業者每家僅節電1%,估計就可以節電476.533百萬度,減少23.588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是610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吸碳量。

服務業如果能先從節電著手,不只可減少電力需求,更可讓發電部門先以較潔淨的發電方式發電,電力排碳係數更可隨之下降;此外,眾多服務業者推動節電,若之後能進行碳抵換,反倒更能促成服務業者淨零排碳,亦可支援策略性產業之發展。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長榮航勤釋善意 每人加發4萬、過年出勤還有獎金
下一篇
紅海危機吹暖風 「航海王」終於又回來了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