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教育、視野。 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防疫期間,必須花更多時間陪孩子,於是我除了鼓勵他們多讀書外,自己也以身作則利用宅在家的時間多讀書,自日本翻譯而來的《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正是其中一本讀物。 初看書名,我以
每當遇到特別有挑戰性的工作,就是一個人驗證自己的價值,獲得新發展的時候。 「昂sir,有個案主指名要您做諮詢。」助理傳訊息給我。「有說什麼原因嗎?」我問助理。 隨著諮詢案主的互相介紹,加上近年來因
「馬克老闆有請。你可不可以在半個鐘頭後,來他的辦公室?」整個紐約總行公認是瑪麗蓮夢露轉世投胎的祕書在電話的另一端下達召集令,說完就喀嚓一聲掛了。她忙得很,才沒有什麼閒功夫等我的回應。 深秋濃重的北美
你不是不會當媽媽,你可能只是太累了 我的第一本書《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寫了二十五個不同孩子的案例故事,像是偷竊、拒學、說謊、作弊、割腕、單親、分手、ADHD(注
孩子的學習很被動?──尋找孩子能做到的「一小步」 沒有一個孩子從一開始就放棄學習 很多孩子到了國中,已經想要放棄學習︰「我之前都很認真念書,還是一樣考不好。我就是不會念書,怎麼努力都沒有用,乾脆放
那是二○一二年,炎熱的八月下旬。木村茂(75歲,化名)正漫無目的地開著車,副駕駛座坐著他患有失智症的妻子幸子(71歲,化名)。木村茂已經好幾天沒能睡上一個好覺了,此時頭腦一片空白。記憶中與妻子一起開車
悲傷、痛苦、憤怒、悔恨,這是彌漫在案發現場的氣氛,也是當事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 2014年十月,我在《每日新聞》大阪總部的社會部擔任負責各類案件報導的編輯部主任。《每日新聞》當時首次推出了名為「
我的表叔住南部,他從經營小舖子發展成百貨商場,是成功的生意人。表叔的商場在火車站對面,七層樓高,在當年是非常醒目的建築。商場的生意很好,請了許多員工,表叔怕員工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