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的大象-三個角度看《塔爾》

MUZIK閱聽古典樂 文/連士堯
圖/MUZIK閱聽古典樂提供

由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琪主演的《塔爾》(Tár),可說是未演先轟動,除了今年獎季的最佳女主角幾乎呈現凱特布蘭琪與楊紫瓊的兩強相爭外,指揮家艾索普(Marin Alsop)對於《塔爾》中女性指揮形象的質疑,也引發諸多討論。台灣也終於在3月10日正式上映此片,在奧斯卡頒獎之前,可先一睹這部入圍六項大獎的虛構人物電影。

在不洩漏情節的前提下,推薦觀眾可以用以下這三個角度看《塔爾》:

樂團幕後:《塔爾》設定女主角為柏林愛樂史上第一位女性首席指揮,前半段劇情主要聚焦在準備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音樂會,當中十分還原呈現了當今管弦樂團的各種面向,像是隔幕面試(以及是否真正公平)、樂團彩排、錄音調整、新晉團員遴選、指揮與樂團代表的關係、獨奏家與指揮的事先排練、助理指揮的任用、贊助方的權力等等,通通都有詳實的描繪,對於樂迷來說,是個相當好機會一探樂團幕後操作的繁瑣與多重考量。

音樂音響:做為古典音樂為主題的電影,《塔爾》當然避不開音樂的討論。個人覺得相當欣賞的地方是,導演菲爾德(Todd Field)在電影初始拍攝塔爾接受專訪,大概闡述了指揮藝術的歷史與詮釋,可說是為不熟悉古典音樂的觀眾「快速惡補」相關知識,同時也讓凱特布蘭琪透過長台詞建立起角色形象,非常聰明。

而更讓人驚豔的,是本電影在音響效果的使用,在電影院中可以清楚聽見各種不同的場域,可能產生的不同音響效果,像是音樂廳內、隔幕面試、在家中的練習,甚至是YouTube影片等,皆有精準傳達出屬於該場景的音效,而貫穿全片、困擾塔爾的各種生活細碎聲響,也在電影院中呈現出精巧細節,這些段落,都讓《塔爾》的觀看體驗增色不少,相當推薦至電影院中欣賞。

房間裡的大象:《塔爾》到底有沒有詆毀女性指揮的形象呢?個人是不知道艾索普有沒有完整看過這部電影,但依照本片的劇情編排,性別並非呈現重點。身兼編劇的導演更想討論的,是這幾年來席捲歐美社會的幾個關鍵字:「權勢霸凌」、「取消文化」與「政治正確」。

至於為何一定要用女性指揮來呈現,而非男性指揮?或許是在打破玻璃天花板後,女性指揮更會被要求成為「聖人」,只要於公於私出了任何紕漏,在依然是雄性霸權當道的古典樂壇中,隕落速度會比男性指揮來得快,也能更加強化對於現今社會潮流的批判與反思──然而,導演更加聰明的是,他並未給予一個標準答案,甚至也不展現「權勢霸凌」的真相究竟為何,觀眾在看完後,自有省思與討論的空間。

※本文由《MUZIK閱聽古典樂》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文章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