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講座 莊靈分享影藝人生

經濟日報 曹佳榮
知名攝影家莊靈的人生第一張滿意作品,以YASHICA-D雙眼方盒子相機,從三卷120軟片中唯一拍攝到帶著逆光效果的影像。 臺師大EMBA/提供
知名攝影家莊靈的攝影生涯,經歷了臺灣藝術走入現代化的進程,彷彿行走的台灣近代攝影史字典。 臺師大EMBA/提供

臺灣師範大學EMBA為協助學生建立多元知識、激發創造力,以及跨界能力的應用與跨領域的結合,特別舉辦藝文大師系列講座,首場邀請國家文藝奬得奬人、臺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莊靈,以「藝師藝友」、「走近現代」、「人間偶遇」和「逆旅行色」等主題,分享「一個人文攝影家的影藝人生」。

「工作以外的時間,因為興趣,進行攝影創作沒有停止過。」莊靈攝影風格採自然與真實,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即完成構圖,不喜擺拍、打光的方式輔助攝影;他認為創作應該按照自己的個性,在攝影的路上,也許會走過不同的階段,對於不同創作方式產生興趣與實踐,但到最後仍是回歸到攝影的本質「光圈」與「快門」。

莊靈《藝師藝友》系列,其父親莊嚴(左)和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臺靜農,於1969年溫州街臺大宿舍所拍攝。 臺師大EMBA/提供

「其實就是大家好朋友聚在一塊兒而已。」他笑談與友人在1965年共同創立影劇雜誌《劇場》季刊時的情景,陸續舉辦戲劇實驗演出和實驗電影發表會。但是此舉卻影響六十年代後的臺灣藝文發展,不僅是在電影、劇場藝術中,而是為臺灣開拓現代主義的發展空間,有更多元的角度以及視野,提供更大創作空間的想像,無異是打破保守的大門。

為跳脫當時沙龍攝影盛行詩情畫意的影像,莊靈與來自美術設計、攝影繪畫、報刊編輯、電視新聞和電影攝影等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包括胡永、凌明聲、張國雄、龍思良、謝震基、葉政良、周棟國、郭英聲、張照堂,組成了「V-10視覺藝術群」。其創作內容包括現實生活的寫實紀錄,有些反映當時的存在主義思潮等,不僅呈現當時社會的另一種面貌,更帶動臺灣「現代攝影」潮流。

V-10視覺藝術群於1971年「女展」時合影。 臺師大EMBA/提供

臺師大EMBA執行長王仕茹指出,「藝文大師」講座協助學生深入了解不同領域的藝文創新如何發想、其背後的文化內涵與演變,以及未來可能的活化與相關應用。這些大師涵蓋文史哲、藝術、音樂、戲劇、舞蹈、建築、工藝、設計等不同領域,分享的並不是商業理論,而是人生理念、願景與胸懷,透過精緻藝術與豐富文化啟發學生心靈與管理思維,提升文化軟實力,進而成為立基於人文思考的管理文化的領航者。

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系列講座今(110)年因受新冠肺炎影響,首場講座採線上進行,吸引超過百位師生與會。 臺師大EMBA/提供

推薦文章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