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的內心掙扎,都是逐漸成長的表現

經濟日報 如何出版
圖/pixabay

作者: 30節約男子

一開始聽到「斷捨離」時,心想不就只是整理環境、丟丟物品嗎?為什麼很多人都提倡每個人都應該適當地斷捨離?等到我開始執行斷捨離後,才了解原來除了整理當下環境之外,多年的壞習慣也會隨著整理的過程浮現出來,例如我的囤物症、亂蒐集、購買不必要東西的癖好,這些習慣一直都隱藏在內心角落,只有我接受並面對這個問題時,才有機會改善。

開始斷捨離是從日本返回台灣時,當我回家整理從日本寄回的包裹,再看房間裡那些我沒在使用的物品,所有東西都在等著我好好整理,頓時覺得明明我是處在負債的狀態,為什麼可以買進這麼多東西堆積在房間,許多東西都只用過一次,或是好幾年沒用了,零散地占據房間許多角落。

我開始反思,為什麼要跟這些無用物品一起生活,會不會跟我的成長環境有關呢?將視角延伸到家裡的環境,我發現一個很驚人的事實:在還沒有意識到斷捨離這件事時,我是一個對家裡凌亂無感的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型態,不會特別想去改變。

我還會用一句話來合理化這些無法丟棄的囤積物:「以後應該還用得到,先放著吧!」而那些被我們視為以後還會用到的物品,就會躲在家裡的某個空間裡,除非家裡其中一個人狠下心處理掉,不然那些東西就會永遠在那。

我先從房間開始整理,把看起來能夠拿到網站上販售的集中在一起,再把剩餘的東西送人、丟棄、回收。整理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變得有點狠心,與過去的自己處於對峙狀態,我捨不得丟棄,也不小心把丟棄這個行為與浪費兩個字連結在一起。

但後來我才了解,當我沒在使用這個物品時,它不僅占據了空間,同時不使用其實也是種浪費。一個小小的轉念,我卻練習好久,在每次整理舊物品時,難免會陷入情感掙扎中,這個是誰送我的、那個是我花多少錢買到的,但我告訴自己:把一切都留在過去吧,很多事情過去就是過去了,太依戀過去的人很難走向未來。

反思筆記

●斷捨離過程中的內心掙扎,都是在逐漸成長的表現。

本文摘自如何出版社的《30歲開始,理財不焦慮:從斷捨離開始的金錢整理》

作者:30節約男子

「30節約男子」這個IG帳號成立於2021年5月底,兩年迅速累積12萬粉絲,以公開薪資和支出明細⽂章被大家認識,30歲33K上班族在職經營自媒體,⽽後⾃⾏出版電⼦書《十萬粉絲經營秘訣|下班斜槓筆記》。不喜歡照著規矩走,⼀路跌跌撞撞探索內⼼真正渴望的事,⼯作幾年也不斷嘗試,端盤⼦、當過模特兒、平⾯設計、精品業櫃哥,現在新的身分是自媒體⼯作者。 「因為低薪,所以更要存錢。」這句話是開始理財時告訴自己的,不因現在的低薪,⽽阻礙自己追求理想⽣活,將錢存下來,未來才有多種可能。

推薦文章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