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美債殖利率漲破天...銀行進場狂掃 關鍵原因曝光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10月美債、海外債殖利率漲破天,金融業頂著舊債評價損失的壓力鍋往前衝,趁10月殖利率飆漲、價格破底的「甜蜜價」進場,提前替明年降息做布局。據金管會最新統計,10月銀行業加碼債券876億元是近四個月最大手筆,累計前十月已敲進債券1兆242億元,續居「買債王」。

10月底銀行業債券評價減損較上月續增154億元,再擴大到2375億元的近一年高點,為何愈套愈慘,卻仍積極買債?

銀行主管坦言,趁10月美債、海外債價格低點搶進,放AC(攤銷後成本)可躺著領高息,放OCI(綜合損益)則可在明年降息時處分,大賺資本利得,替明年降息做準備。

舊債評價損失則採「時間換空間」,且11月債券殖利率回檔,評價虧損壓力減緩,料11月買債手筆應會趨緩。

壽險業也持相同操作。據統計,10月壽險業也加碼債券229億元,連兩個月加碼,累計前十月壽險業買債2955億元,業者說,壽險業最愛的海外投資等級債10年期平均殖利率仍達5~6%,促使壽險仍積極投入新錢,拉升收益率。

法人則認為,海外債殖利率走揚,有助壽險新錢收益率提升,卻也擴大舊債(OCI+TPL)的未實現損失,11月殖利率回檔雖有助減緩損失壓力鍋,但仍需等2024年美降息後,才有助持債評價回升。

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10月底三大金融業(銀行、證券和保險業)持債部位30兆4,638億元、月增0.4%主因受美元小幅升值推升市價,最大宗保險業持債市值21兆6,659億元,占比71%。

10月銀行業持債市價8兆6,288億元,扣除一路攀升的8兆8,663億元成本後,評價損失擴大到2,375億元的近一年高點;但業者趁10月債券價格低檔、進場撿便宜大買876億元,也頗有攤平意味。

10月底券商業持外幣債水位1,691億元,是唯一三業中、減碼22億元者,已連三個月減碼,累計前十月加碼外幣債降到266億元。累計前十月,銀行、壽險和證券三業共加碼債券1兆3,463億元。

銀行業 債券 降息

推薦文章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