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音樂藥 降壓又安神

MUZIK閱聽古典樂 文/MUZIK編輯部
圖/MUZIK閱聽古典樂提供

由專業人員進行、過程可能包括演奏樂器、作曲或即興創作的「音樂療法」(music therapy),已是時下風行的「用樂」方式之一。不過新的研究指出,較此簡單一些的「音樂藥物」(music medicine),也就是單純「服用」(聆賞)音樂,其實對於憂鬱、焦慮、失眠、身體疼痛等,也有相當的療效,規律使用之下,甚至還能讓高血壓患者減壓達6mmHg之譜,中風的機率也隨之降低了13%。

上述研究中,有些個案確實接受了特定處方的舒緩曲目,像是巴赫的長笛奏鳴曲或者帕海貝爾的《卡農》;但就算讓人依據喜好自選作品,只要持續一段時間規律地專心聆聽,都能帶來相當的效果:例如應對憂鬱的「有效劑量」是每週最少60分鐘;高血壓的保養則是每天25分鐘、連續一個月。

從最顯而易見的層次來說,快樂的音樂固然可以讓人走出負面思考的死胡同,不過許多哀者即使聽了悲樂,卻也從中獲益——可能是他們透過音樂,感覺到自身經歷與作曲家想要表達的內容有所聯繫、由是體會到苦中相通的人性——從而具備了自我引導需要的先決條件,讓人可以不再與自己的感受對抗、轉而找尋這一切痛苦的意義。

再就生理角度來看,慢速音樂有助於同步放緩腦幹電流活動,從而規整呼吸、心跳,有安神之效。重複的主題,建立累積—釋放張力的循環,則與大腦的預期酬賞機制符應,由此觸發多巴胺、腦內啡等神經傳導素釋放,進而平復身、心之苦——其極致形態,即為ASMR。

那麼如何來開一張有效的「音樂處方」呢?不妨先從反映自己當下心情的一兩首作品開始,再加選情緒範圍更廣闊的音樂,最後以呈現欲達狀態的曲子作結,例如失戀的人,就可以先來幾首情傷歌曲,然後拓展範圍,再以升華或雲淡風清的旋律(端視其人想要進入的狀態而定)收尾。聽者在這個過程裡頭,得到的是對現況的另一番洞察,並不再身陷於負面思考的重重旋渦。

不過吃藥儘管有效,也別忘了所謂對症下藥,除了要用對藥,也要治對症——音樂處方比較接近冥想一類的活動,可以幫助我們從生活壓力中恢復過來——但如果已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還想只靠聽音樂來救,可就難免「藥石罔效」了。

※本文由《MUZIK閱聽古典樂》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文章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