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物難處理 鋼琴脫手已成難題

MUZIK閱聽古典樂 文/MUZIK編輯部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首府溫尼伯(Winnipeg)居民Jenna Warriner從沒想過,要把一部鋼琴送出家門竟是那麼困難……但他絕非孤例,據報導,愈來愈多加拿大人處理想要出手的樂器時,往往都得經歷一段令人心碎的過程。

Warriner為引人注意,把鋼琴當大書架出售。 圖/MUZIK閱聽古典樂提供

Warriner家裡的琴,是買房時就在屋中、連帶入手的老件,但他早就沒彈琴了,這個木製的大傢伙擺著只是徒佔空間,所以他便打算以一年為期,給老琴覓個新家。期間他除了登拍賣廣告、問過古董商想不想收這部1921年的加拿大本地製造琴,也聯繫學校與教會朋友,還數次將消息在線上市場置頂,甚至動用其社群媒體行銷的本職學能,做了一個把琴當大書架賣的趣味廣告,盡了一切努力、問過所有能問的人,卻仍然找不到下家。

經過兩年,他與一起買房的夥伴最終不得不放棄,失落地花兩天動手拆琴,這讓Warriner崩潰落淚、覺得自己就是個謀殺犯,殺的還是往日的遺存——他還記得以往每家每校每個教堂都有鋼琴的時代,但這些琴慢慢變成了書架、變成做耶誕擺設、讓人圍著唱聖歌的地方,然後開始走調、被人們落在了後頭。

而在線上,免費送鋼琴的廣告俯拾皆是,在加拿大,這些免費直立琴還通常都是百年老琴,有人甚至願意倒貼對方,來處理這些樂器。

過去3年半裡,溫尼伯當地的鋼琴搬運人Martin Winiarski大概處理過135部業主無法脫手的鋼琴——其中狀況好的可以求售,30到40部進入慈善機構——但還是有六十多部必須直面重鎚破板、鐵剪斷弦的拆解命運。他也承認,殺第一部琴時真的很難下手,他也為此落淚,動手前還會先抱抱樂器:「有些琴已經在屋裡待了80年,無奈屋主已老,得搬入養老院……這很痛苦,但這就是真實人生,琴也沒人接手。」

圖/MUZIK閱聽古典樂提供

搬家、太舊、維修費太高、沒人要接,都是人們選擇丟琴的常見原因。在溫尼伯當地鋼琴搬運人Martin Winiarski日常的搬琴工作中,被人丟掉的琴就佔了1/4。

那麼人們、即便是有實際需要的人,為什麼不接下這些免費琴呢?

當地資深調音師Jay Taylor指出,光是調一次音,就要花100到125元加幣,而且年久失修的琴,一個單位時間還未必調得好,那還得加費。鋼琴本身也有壽命,他建議檢視鋼琴有沒有過於乾燥導致的裂痕,以及生鏽壞掉的零件,因為這些預期之外的花費,便可能高達數千元。

除了功能性,人們也有美學上的考量,例如黑色的琴似乎比較容易融入現代裝潢,而相對受到大家的喜愛。

另外,空間更是一大問題,即使大琴的聲音通常好過小琴,但很少人願意讓琴塞滿客廳,數位鋼琴在這方面就更顯得實惠方便了。

不過確實有人因免費獲琴而得益,像13歲的Neila Suleiman,就從鄰居家收到一部多餘的琴,成為他習樂的一大助力,如今他已開過獨奏會,也對學校裡的音樂相關課程更有興趣,而且總是自動自發地練琴。

Winiarski希望更多人都能像Suleiman一樣,他盡可能地留下棄琴,就算必須拆解,都會把精雕細琢的木件送給藝術家,其它部件留給調音師,透過他們的巧手、為其他鋼琴續命。剩下的金屬部分可以回收,不過很多木料還是會被送進掩埋場和焚化爐。

隨著拆琴量逐漸累積,他承認現在殺起琴來,已經沒有那麼難了,但每次都還是幾乎泛淚,想到琴後的百年歷史,還有人們曾經在這些琴上得到的快樂,仍讓他覺得毀琴實在「讓人羞恥」。

※本文由《MUZIK閱聽古典樂》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文章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