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月對陸港接單減33%

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台廠接到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3月訂單金額年減33.8%。(本報系資料庫)

台廠接到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3月訂單金額年減33.8%,接單減幅逐季擴大,大陸去年底解封後,未如預期讓台灣接單吃補。經濟部統計處分析,台灣的大陸訂單來源主要是科技類貨品的「中間財」,目前為止尚無看到大陸解封後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大量需求。

根據3月主要接單地區,美國、陸港、歐洲、東協及日本無一逃過負成長。美國3月訂單金額年減逾二成,為近14年以來最大減幅,連續五個月衰退。歐洲一口氣年減33.8%,是1984年有資料以來、也就是39年來最大減幅。統計處表示,兩者衰退主因均為科技貨品需求減少。

陸港地區3月訂單金額103.2億美元,年減33.8%,若按季比較,去年第2季、第3季及第4季分別年減15.0%、25.4%及34.2%,今年第1季擴大到38.5%,未因大陸解封吃到大量訂單。

統計處長黃于玲解釋,各地區接單屬性不同,歐美地區是資通信產品,大陸因為有許多電子代工,許多訂單都來自電子產品等「中間財」。全球景氣轉冷,讓歐美地區對手機、筆電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冷颼颼,導致大陸代工廠接單難有起色。

其次,大陸本身對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未有顯著成長。統計處分析發現,大陸解封後3月零售出現9%的成長率,但集中在汽車、油品及服飾,消費動能反映在過往疫情限制下無法從事的活動,預計要等到經濟轉好、消費力道轉強才會挹注科技產品訂單。

日本近期訂單表現反覆,1月翻黑中斷「連七紅」,2月轉為正成長,3月又再度翻黑衰退5.3%,但仍比其他接單地區狀況好。統計處說明,日本近期對數位轉型、車用電子需求高,加上出現筆電換機潮,讓台灣廠商有單可接,但還是難免受到大環境影響。

解封 科技 代工

推薦文章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