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你沒有錯過任何訊息!
追隨著藝術的腳步,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希望提供給台灣社會想認識藝術、知道國內外藝術大事的朋友,一個最完善的新聞媒體頻道、資訊分享平台!推動藝術生活化,讓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受到美的澆灌。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將於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5月4日隆重推出「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以草間彌生與臺灣接觸的原點——特別重製1998年台北雙年展《圓點的強迫妄想》揭開序幕,聚焦她1951年至2005年間的重要創作轉折,展示近70組/件精選作品,涵蓋繪畫、版畫、拼貼、軟雕塑、大型裝置、行為展演錄像、服裝等多種創作形式。
2021年正值NFT風靡全球之時,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本名Mike Winkelmann)當時以作品《每一天》(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出69,346,250美元,相當於台幣20億的高價,對於一個沒有畫廊代理、沒有展覽紀錄、拍賣紀錄的藝術家,無疑為藝術圈投擲出一枚震撼彈。
由朱銘美術館主辦的「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已於9/13盛大開幕,展至2025年1月12日止。本展由臺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LIU Chu-Lan)和崔泰晚(CHOI Tae Man)共同策展,匯聚來自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包括臺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聚焦探索「物」的殊異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為觀眾開展關於「物」的新視野。
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自9月26日起於故宮北部院區隆重呈獻「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展覽內容涵蓋陶瓷、玉石、傢飾、瓷器、服飾、雕塑、平面藝術、珠寶與鐘錶等,總數逾260件精品瑰寶,三方共同演繹東西方極致工藝美學,是今年秋冬藝文時尚迷必追的重量級展覽。
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年)的〈睡蓮〉(Nymphéas,1897–1899年)系列畫作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藝術史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2019年以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Kanagawa oki nami-ura)一共有24次拍賣交易紀錄,其中有11次在紐約佳士(Christies)得進行,紀錄顯示出多次成交價格皆遠超過預估值。
台灣唯一站「梵谷:尋光之路」特展,24日起於台北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來自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Kröller-MüllerMuseum, the Netherlands)的25件梵谷真跡,依循「光」的意涵在其生命歷程與創作中的脈絡、依不同的「光」之意義開闢三大展區,引領觀眾走入19世紀最著名的後印象派畫家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藝術世界。富邦美術館特別邀請知名藝人林志玲為展覽錄製語音導覽,以療癒甜美的聲音介紹畫作背後精彩故事,帶領觀眾走入梵谷的畫作世界。
《救世主》(Salvator Mundi)是否屬於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作品一直是藝術界激烈討論的主題。一些專家認為這幅畫作的風格與現今已知的達文西作品並不盡然一致,特別是在人物比例和面部特徵方面。尤其這幅畫經歷了多次重大修復,引發了關於圖層打底,以及還原細節真實性的質疑,只不過這類質疑也在多位鑑定師以及修復技術人員的考察下得到了結論。
近期在網路上被網友廣發的「驚訝小天使」,實際上是來自於西班牙中部索里亞(Soria)一間名為Ermita de Nuestra Señora del Mirón的教堂修復後之成果。該教堂興建於1725年,從18世紀留存至今。不過近期因為修復結果曝光後,似乎與原先樣貌大有不同,讓民眾對該機構及相關單位的行政流程提出質疑。
當藝術不再是皇室貴族專利,而是走入尋常人家,會呈現什麼光景?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將帶您從畫作與科學檢測的抽絲剝繭中,領略這段藝術爆炸式成長的輝煌年代,感受當年「藝術也瘋狂」的喧囂熱鬧,展期從10/26起至明年8/31止,8/12起早鳥開賣。館方今天特別公開展覽四大重點,邀請民眾搶先認識尼德蘭繪畫的精華時代。
近年來歐洲各地美術館紛紛出現英國環保抗議團體「Just Stop Oil」,他們多鎖定在人潮湧動、觀眾眾多的時刻,針對歷史上頗負盛名的藝術家作品,噴灑罐頭番茄湯;在美術館牆面漆上文字、將手黏在牆上等舉動,以喚起眾人關注。
一座以法人機制營運的美術館若是升格會被認為是無償充公嗎?面對升格消息,民眾與媒體更加思考與關注的又是什麼?
蔚為巴黎現當代藝術的重要據點,於1970年代開放的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憑藉大量的現當代藝術收藏基礎,與策辦諸多具突破性和多元性的展覽內容,於二十世紀下半葉為法國藝術文化的發展提供相當推力。
2024巴黎奧運於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巴黎也將成為繼倫敦後,第二個三度舉辦夏季奧運的城市。在此期間,法國首次推出「文化奧運」,以將近2500項展演計畫,廣邀各國藝術家共同展開一場文化運動會,期待能夠將文化帶入比賽場館或是其他意想不到的地方。
今年夏天全球矚目的運動盛典「第三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24 Summer Olympics)」即將於7月26日至8月11日於法國巴黎登場!以「奧運更開放(Games wide open)」為口號,除了關注運動場上的各項競技賽事,場外也進行著強調串聯藝術與體育的「文化奧運(Olympiade Culturelle)」,並邀請世界各國共同參與,台灣團隊也將赴盛會,於場館設置專門演出!
一聲落槌,確立了拍賣史上最貴的藝術品成交紀錄。2017年11月15日,文藝復興藝術巨匠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作品《救世主》(Salvator Mundi)在紐約佳士得戰後與現代藝術專拍締造4.5億美元的佳績,引發藝術圈高度關注、媒體競相報導。
在逛美術館的時候除了用眼睛欣賞、感受現場環境之外,大多數時間嗅覺的體驗似乎不是首要被納入考量的感官之一,尤其是在欣賞古典大師的作品時,距今時隔百年歷程,為保護畫作,除了表面有一層壓克力罩之外,在展呈上也會與觀眾保持一定距離。
英國國家藝廊修復團隊歷經 14 個月的精心修復,並在美國銀行藝術修復計畫 (Bank of America Art Conservation Project) 的贊助之下,彼得·保羅·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西元1577‒1640年)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帕里斯的裁判》(The Judgement of Paris,約西元1632-1635年),於2024年6月18日重新於英國國家藝廊公開展示。
150年前的1874年4月15日,首屆印象派畫展在巴黎開幕。為了迎接印象派第150週年,巴黎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推出展覽「Paris 1874 Inventing impressionism」,呈現130幅重要畫作...
人工智慧(AI)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AI 作為新興媒介所生成的圖像,正顛覆性的改變圖像生產方式。在現代藝術和美術教育領域中,AI 在各種創作競賽中的應用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從國際攝影比賽中的結果到學生在校內美展中的使用,都反映了這一技術對創作和評審機制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