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轉型要「夠穩廉潔」
台灣缺乏自有能源,不能輕易放棄任一選項,要找出最適合台灣現狀的能源配比。馬英九表示,核能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是必要存在,不缺電、再談發展其他能源。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永續能源之路高峰論壇」昨(22)日邀請有意角逐2020總統大選者,闡述能源政策,由馬英九主持。前副總統呂秀蓮親自與會,國民黨提名的韓國瑜委任國政顧問團總召張善政出席,蔡英文總統以另有要公婉拒。
馬英九表示,能源轉型不容易,必須步步謹慎,他認為核能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有其必要。去年反空汙公投要求火力發電占比每年調降一趴,經濟部只承諾執行兩年,因為綠電、核電無法增加,火力發電再減就會缺電。
另外也要兼顧民生,目前綠能成本仍高,但趨勢是下降,他擔心太早、太快推動廢核及綠能,使台灣失去享受廉價綠能的機會。
馬英九提醒,COP21簽定巴黎協定後,台灣提出國家自主減排貢獻,減核與減碳無法並存,再生能源又成長緩慢。國際承諾跳票若遭國際譴責、甚至制裁,對以外貿支撐經濟發展的台灣是個威脅。
張善政指出,支持綠能、但不支持躁進綠能。韓陣營主張2035年乾淨能源和石化能源各占比五成,時程比蔡政府晚,但是達成目標更高。
他說,中經院評估至2035年技術可望有所突破,綠能將可承擔更重要的角色;今後五年滾動檢討能源政策,至2025年為止為綠能孕育期,之後開始衝刺發展。
張善政說,重啟核四有兩個重要前提,技術安全、民意支持,會用公正客觀技術角度讓核能達到安全。韓陣營只會完成現有核四廠一、二號機,不增設核電機組,也不興建核五。
呂秀蓮說,根據國立海洋大學資料,有三個核電廠位於斷層帶上,核四、核二廠之間海域更存在多座海底活火山。
她覺得要重啟核四,不如做好節能,能源政策要能做到四生共融,也就是「生產、生態、生活、生命」,「地球活不下去,你我也別爭統獨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