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顆「可以吃的NFT」在台灣!江振誠、黃心健、張逸軍聯手打造「We are What We Eat」策展觀點、參與方式...一次整理!

NFT(非同質化代幣)今年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只是你可能沒想過NFT也能與美食結合,近期由 EchoX攜手國際名廚江振誠、VR金獎導演黃心健、當代表演藝術家張逸軍一同開創的「We are What We Eat」行為藝術,開啟了不起的NTF新風景,也是值得在藝術史上記上一筆的創舉。
重新思考「吃」的藝術
「我們每天放進口裡的食物,會不會有天也以同樣秩序回歸大地,然後開出花來?」
這是三位藝術家共同提出的大哉問。於是,江振誠、黃心健、張逸軍三人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出發,分別透過身體、食物、VR,在虛擬的元宇宙世界鑄造了可以被永久保存的風土記憶,也就是這次「We Are What We Eat」行為藝術最初的起心動念。
關於NFT策展平台?
此次負責策展的EchoX,專責提供NFT管理工具及線上策展顧問服務。不僅為藝廊及創作者串聯全新的展示空間與商機,將傳統的實體創作搬到線上和區塊鏈。同時也提供數位策展及營銷方面的策略支援,讓更多藝術創作透過NFT 形式,得以被蒐藏、分享、交易,在虛擬實體的邊界激起迴響。
「We Are What We Eat」的內容有哪些?
「We Are What We Eat」的行為藝術創作主要分為三類:3位藝術家個人珍藏Genesis NFTs、全球限量8顆已被認購的Origin NFTs,以及由前者衍生而來、即將於2022年1月底啟售的——限量512個盲盒Seed NFTs。
8 Origin NFTs 認購者?
其中,已認購並持有8顆Origin NFT的「共創者」包含前 TVBS 主播及 Studio A 共同創辦人蔣雅淇、競拍最高價11個ETH的覽山樓主人、晉和國際負責人柯珀汝、投資人劉大平及台北知名牙醫師陳建舜等人。在12月21日於Raw舉辦的「We Are What We Eat 共創者之夜」,先體驗張逸軍老師與舞者們曼妙柔軟的舞蹈,隨後進入江振誠主廚的故事料理世界,最後沈浸於黃心健導演的 VR 元宇宙。8位共創者與3位藝術家,透過共同完成藝術家NFT作品,成為藝術永恆的一部分。
註:8 Origin NFTs包含
實體收藏
創作收藏品、HTC VIVE Focus 3、CoolWallet Pro
數位憑證
2021.12.21 創作者之夜2席位 (含2客套餐&專屬料理)可多次使用,同行者有權於餐廳加價購此料理
有權分配 5 顆 Seed NFTs (可贈與他人或個人使用)
可獲得 Seed 銷售 1% 創作者紅利
We Are What We Eat VR 中創世樹冠名權,創世樹將隨著VR灌溉有機成長
江振誠「八角哲學」的再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8顆Origin NFT概念,正是源自於江振誠的「八角哲學」,每一顆皆獨一無二,並且分別對應了八個元素「鹽、質、憶、純粹、風土、南法、工藝、獨特」。「共創者之夜」當天,透過主廚「Forest山林、Earth大地、Reef岸礁、Ocean海洋、Pomme et Terre 土壤」五道料理,結合舞蹈和虛擬實境VR視覺藝術,體驗不同層次的感官享受讓「可以吃的NFT」作品層層遞進,展現NFT跨域的藝術性、創造性及獨特性。
料理是種行為藝術,透過此次跨界合作延伸八角哲學,讓記憶不再只是記憶,而是通往未來世界的鑰匙。這次的跨界合作與黃心健導演、張逸軍老師一起將可以吃的NFT實現跟完成,也是我一直在嘗試與突破的。希望大家能夠透過共創者之夜參與藝術的多樣性、創造性及延續性。— 江振誠 André Chiang
「We Are What We Eat」你也可以一起參與
延續Genesis NFTs 及Origin NFTs——3位藝術家與8位共創者的合作概念,EchoX將在2022年1月11日11:00以盲盒生成式藝術創作方式推出512顆「Seed NFTs」呈獻給大眾。」512顆seed每一顆都是獨一無二,購買後才會生成NFT圖像,期待讓更多喜愛這創作主題的收藏家們有機會體驗參與。
每一顆種子也是一個憑證,可於RAW享用隱藏版料理和體驗 VR ,並投票給1顆 OriginNFT創世樹,透過VR互動設計灌溉的創世樹成長歷程將呈現於EchoX「 We Are What We Eat 」策展頁面,而持有人也可持憑證以優惠價格選購 HTC VIVE FOCUS 3 乙台。
必逛展區#5 吃鍋也能朗讀!
今年的華文朗讀節首度跨界美食圈與「詹記麻辣火鍋」合作,只要於華文朗讀節期間內至詹記麻辣火鍋(敦南店)包廂用餐,即可獲得由策展團隊精心挑選的書本「開胃菜」,讓民眾在飯桌上享受日常美食之餘談笑風生。
※本文由《Tatler Taiwan》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