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行銷線上/從斯卡羅看區域商業經營

本文共1113字

經濟日報 陳昶宙(艾格亞士科技資深跨域整合經理人)

最近台灣正捲起一股流行浪潮——史詩級的公視大戲「斯卡羅」,不知道大家有跟上了嗎?臉書社群媒體都刷了一波,可見大家都很關心台灣所發生相關的歷史文化。

故事改編自發生在恆春半島的真實歷史事件「羅妹號事件」,藉由這個故事,讓收看的觀眾了解台灣。這波風潮也即將帶來旅遊瘋,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兩年前就準備了當地的導覽解說影片。

推薦

每個地方也許都開始羡慕有這樣的觀光機會了?是否有機會仿效?我們先不用寄望有沒有電視電影來加持,我們可以從幾個基本工來打造。

劇中我看到好幾個畫面的植物,沒認錯的話是相思樹,台灣恆春半島是它的原產地,耐風抗旱,能適應貧瘠土地,早期知名的造林樹種之一。

相思樹有許多應用與特性,早年瓦斯和電力資源不普及,所以砍伐燒製成「相思炭」;又因樹幹堅硬,可做為礦坑支架、鐵道枕木與農具等用材;紋路細密美觀,可以製作家具,還可入藥等功能。

這讓我想起台北南港區,從昆陽站出來的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的日式建築到沿路埤塘四周,以及延伸出去的二格山系、四獸山,都保有日治時期種植數量眾多的相思樹區。又或者沿著南港區的區界的更寮步道,有栳寮製茶所遺址、錦興煤礦通風孔遺跡、潘宅古厝槍孔屋,更別說承載著許多歷史記憶土庫岳,歷經清法戰爭、日據時代的義勇軍故事。

在地組織自2003開始上述的探索經營至今多年,可惜未走出去擴及到其他人知曉,欠缺的就是地域品牌的規畫營運。

根據2015年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的全球調查,近60%的人積極地購買他們所知道的品牌,也有21%的人提到,他們購買產品是因為他們喜歡那個品牌。

品牌經營不只是為了「吸引觀光客」,而是存在更深遠的策略性意義,這攸關地方發展的未來可期性,所以需要進一步的詮釋地方,發揮在地人的日常,增加與不同領域的人群溝通,讓內容畫龍點睛;再者是轉譯,以策展技能將代表地方的元素,透過各式各樣的好商品、優服務、展覽活動等以美學及多元化跨領域方式傳遞出去,塑造體驗新感動而達到耳目一新,人人都想來的參與的地方。

再者,區域商業經營模式的確立及區域內外行銷,都是品牌脫穎而出的基礎關健。區域內外行銷指的是南港區內部區民及以外的居民們的行銷,據國外研究2020年最有效擴大品牌形象方式,是通過以下幾種數位營運技能:使用者體驗(即網站)、 SEO+內容行銷、社群媒體行銷、電子郵件行銷、付費廣告 (PPC) 。

最後別忘了檢視成效,是以一種表面層次文化的指標,顯示出文化的特徵、檢驗產品或服務的突出感或提高意識的方式,也是地域品牌的影響力與未來創新的彰顯。

正因為大家都是生命共同體,更應該去了解我們腳踏的福爾摩沙這片土地,每個地方都可以仿效,都可以成為獨有的風土文化,都將是人人有興趣想了解的生命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