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76字
台灣疫情升高為第三級的狀態來得又快又猛,讓很多人措手不及,許多企業紛紛採取了在家上班策略(work from home,WFH),但時間久了,漸漸的大家發現在家裡工作的效率不如在辦公室的效率。一來居家環境本來就是比較舒適的,不是設計來工作的;二來家裡成員一多,難免互相干擾,專心變得一件很困難的事。
不過看起來在家工作的方式,未來可能會變成常態,不見得是疫情的關係,也因為網路科技的發達,以及年輕人喜歡彈性上班的自由性,未來一半時間在辦公室,一半時間在家上班的彈性方式是愈來愈可能。
其實趁這次疫情轉念思考一下,化危機為轉機,為了讓自己能夠適應未來大趨勢,所有的上班族都要儘早思考打造一個既能在家工作,又能舒適生活的可能性。在家工作有幾個提醒:
一、自律的重要性:不能放任自己睡到自然醒,要相同時間起床並規律生活。人是很容易懶散的動物,一旦不自律,就會發現每天就一事無成,很容易沮喪。還不如養成習慣,讓自己充滿動力迎接美好的一天。
二、事先計畫好隔天的工作項目,將自己的時間做幾個時段的分配:尤其是自雇型工作的人,工作、休息、運動等分開幾個段落,這樣比較不會無所事事被時間拖著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有所規畫,比較容易快速進入工作模式。
三、要有一張工作桌,千萬別穿睡衣工作:一定要讓自己有個迎接工作的心情和儀式,或許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奢侈的可以有自己的書桌,但無論如何清空餐桌也好,找一個角落一張桌子,給自己有一個不受干擾的小空間。我有朋友就趁機改造了自己的臥房,多加了一張小書桌,她說感覺可以專心多了,尤其在視訊會議的時候更是需要。
四、番茄工作法:每25分鐘休息五分鐘,至少要持續四個階段。設好鬧鐘提醒,在這25分當中不看手機,除了工作不做其他事。慢慢養成習慣,這樣才有辦法專注做好一件事。
五、除了工作,生活也很重要:疫情期間少了外出和旅遊,因此更要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如閱讀、休閒、健身運動,和家人互動都要放入時間表內。像我在家還是找時間畫畫,上線上課程等都是生活的一環,讓我覺得工作和生活有一個平衡。
總之,在家工作漸漸成了常態,要及早適應這樣的全球變化,將家裡的布置漸漸打造成自己理想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家人一起住的人,也先和家人約法三章,在你進入工作模式時請勿打擾。希望大家都可以正面積極的度過疫情,也趁機打造你想要的生活模式。(作者是影響力學院創辦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