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 培育優秀經理人 三部曲
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股市震盪幅度,但台股也在今年改寫高懸30多年的歷史新高紀錄。安聯投信旗下三檔台股基金績效叫好叫座,每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躍居投信第二名,在外資投信中更是獨樹一幟。成功打造及打響台股操盤團隊,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功不可沒。
績效亮眼 打出一片天
安聯投信旗下只有三檔台股基金,但這三檔基金績效全都出色。安聯台灣智慧基金去年狂飆68%,不但是去年台股基金的冠軍,也是所有境內外共同基金第一名。至於安聯台灣科技基金及安聯台灣大壩基金,去年全年漲幅都超過50%,在台股基金績效排名第五名及第七名。
基金績效出色,自然吸引投資人青睞,定期定額就是很明確的指標。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前八個月,投信基金每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整體成長33.6%,其中,安聯投信每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大增51%,成為5.4億元,在所有投信公司的排名從去年底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二名,僅次於統一投信。
特別的是,在定期定額金額最多的前五大投信中,安聯投信是唯一的外資,卻可以在最強調本土優勢的「台股主戰場」打出一片天。張惟閔認為,安聯投信在台股基金的成功經驗,其他外資公司很難複製。
一般外資基金公司的台股基金操盤團隊很難做大,沒有規模經濟,對集團來說賺不到什麼錢,就不會投入很多資源,所以就更難養大台股基金團隊,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國人想要投資台股基金時,通常都會想到本土投信,安聯投信卻改變了這種心態。
張惟閔在2012年進入安聯擔任投資長時,就懷有使命感,想在外資投信中做好台股基金市場,一方面是他自己就是研究台股出身,認為台股基金仍有發展的空間。另外,他透露還有「不得不的原因」,就是建立在集團中的定位,畢竟在外資資產管理公司的全球體系之下,每一個團隊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自律果決 最佳操盤手
對台灣的團隊來說,台股研究就應該是強項,外人也不會來搶市場。張惟閔說,他一開始的做法就是從績效做起,基金績效好,成功獲得政府標案,這樣一來,所管理的台股基金規模增大,就能向總部爭取到更多的資源。
張惟閔從2003年起就擔任投資長,在挑選基金經理人有豐富的經驗。他認為,就能力的層次來說,合格經理人必須達到三個層次。首先是「剪報員」,至少要能整理二手消息。
第二個層次是「記者」,要能掌握到一手消息,建立良好業界關係,並且能分辨消息的真假與重要性。
第三個層次則是「研究員」,不但要能加工資訊,而且要有想像力,對未來的發展能有合理的推論,就是合乎邏輯的猜測。
張惟閔認為,優秀經理人除了資訊處理與解讀市場的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一些人格特質,包括認真自律、自信、決斷力等。最重要的,還必須具備熱情,才能不斷督促自己,並在這個行業中出人頭地。
如何留住優秀的基金經理人呢?張惟閔坦承,如果單就經理人的薪資水準來說,安聯投信並不是第一名。但除了薪水以外,安聯投信這家外資還擁有許多國際資源,包括工作條件、企業文化與整個團隊的協助等,都打造有利於經理人的良好工作環境。
從提升台股基金績效做起,安聯投信八年來的努力終於有了豐碩的成果。張惟閔說,除了基金本身績效會說話以外,銀行通路、直銷團隊、電子商務、安聯境外基金的熱銷、媒體曝光等,也都是重要因素。
相關新聞
- 名人書房/海爾集團董座張瑞敏 三無戰略創建生態品牌2021-01-22
- 智慧經營/陽信銀行總經理丁偉豪 一站式服務 黏住客戶2021-01-26
- 行銷線上/電商行銷 拚流量比商品2021-01-26
- 商業興觀點/她經濟崛起 催動女性消費力2021-01-26
- 數位行銷實戰/導入CRM系統 提升回購率2021-01-26
- 智慧經營/柏瑞投信投資長黃軍儒 創新思維 引領潮流2021-01-25
- 點子農場/出版業的台積電2021-01-25
- 經濟選書/複利理財術2021-01-25
- 行銷最錢線/UVP顧客價值行銷法2021-01-25
- 趨勢觀察/企業數位轉型 建構智慧藍圖2021-01-22
- 會計師看時事/科技、金融、智財管理的差異2021-01-22
- 管理錦囊/導入OKR 落實兩關鍵2021-01-22
- 兩岸靚人物/榮大科技創辦人周正榮 拚當大陸列印第一股2021-01-21
- 連鎖效應/善用PDCA策略 做大戰果2021-01-21
- 瑪格麗特談品牌/品牌的創新之旅2021-01-21
- 業務最前線/內容行銷 標題取勝2021-01-21
- 兩岸靚人物/鄭智榮餐飲管理輸出 闖出新路2021-01-20
- 法律頻道/境外控股公司性價比評估2021-01-20
- 行銷線上/做好基本功 迎電商大潮2021-01-20
- 古書今贏/建立年終獎金發放制度2021-01-20
- 名人書房/梁鴻烈翻轉思維 布建大未來2021-01-19
- 商業興觀點/數位工具助攻點數商機2021-01-19
- 管理錦囊/強化溝通效能 提升團隊戰力2021-01-19
- 女力菁英學堂/藝文界女力蓬勃發展2021-01-19
- 經濟選書/投資企業的關鍵2021-01-18
- 點子農場/創新移民政策2021-01-18
- 趨勢觀察/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 強化資安 打破穀倉效應2021-01-18
- 數位行銷/SEO策略 建構長尾關鍵字2021-01-18
- 兩岸靚人物/雲想科技董事長徐佳慶 共創共享 做大市場2021-01-15
- 高績效教練/學習制訂戰略 布局未來2021-01-15
- 顯而立見/從滿意度調查 談數位轉型2021-01-15
- 行銷望遠鏡/便利商機2021-01-15
- 業務最前線/合理商業模式 創三贏2021-01-14
- 智慧經營/匯市守門員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顏輝煌 進退有據2021-01-14
- 連鎖效應/企業精進 掌握向內四關鍵2021-01-14
- 創新平台/工件檢測新技術 從拉麵找到靈感2021-01-14
- 浪費有很多種 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重做2021-01-13
- 智慧領航/期貨公會理事長糜以雍 三招推動期市發展2021-01-13
- 老園丁耕讀筆記/新創成功方程式2021-01-13
- 董事長說故事/少做的重要2021-01-1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