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講堂/以義取利 以退為進
20世紀初,上海協大祥綢布店生意興隆,其生意經的重要一條就是「足尺加一,薄利多銷」,也就是說,每尺加放一寸,這樣每尺售價等於比同行便宜了十分之一以上。既不耽誤顧客做衣服,又讓顧客有剩布留作補舊之用,自然招徠顧客絡繹不絕,門庭若市。
老子在《道德經》第36章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與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意思是,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去它,必先抬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
商場中,「義和利」、「進和退」不是對立的,投資家不是慈善家,卻可以以慈善家的觀點經營事業而獲得更大成功。義和利,進和退就如陰和陽一樣,相互存在又相互轉換。義是為了利,對顧客有義,顧客就會回報以利。
吉田成功的訣竅,就是奉行「義的循環」哲學。企業要生存必須賺錢,而且多多益善,但利潤不可獨吞。他將利潤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一(以質量較好的產品並以低廉的價格)交給消費者大眾;三分之一交給銷售公司產品的經銷商和代理商;三分之一用在自己的工廠。
要控制利潤,多方受益。如果我們播種義的種子,給別人的利益,那麼,義還會循環歸給我們。義在我們之間不停地循環運轉,使大家都得到義的實惠。只要經營者從「義」出發,把好處既留給別人也留給自己,別人得了好處,最終對自己也帶來更大的好處,義就這樣循環往復,在不斷運轉中生長出更多的利益。
「義」和「利」不是對立的。經營者須知,對顧客有義,就是對顧客有義,站在顧客的立場,滿足他們的需求。處處為顧客著想,不論是有形的或無形的需求,都要想盡辦法滿足之,這就是「義」。以「義」來對待顧客,顧客自然不斷的惠顧進而介紹新顧客,如此一來企業怎能不獲「利」,怎能不發展。
在香港出任十餘家公司的董事長或董事的李嘉誠先生,但他把所有的董事年薪都歸入公司賬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這5,000港元,還不及公司一名清潔工在80年代初的年薪。李嘉誠20多年維持不變,甚至連公司提供給他的200萬元董事年薪,李嘉誠全部入公司賬戶。
他放棄數千萬元董事年薪,卻獲得公眾股東的一致好感,愛屋及烏,自然也信任該公司股票。李嘉誠是大股東和大戶,得大利的當然是李嘉誠。有公眾股東支持,公司股票被大力抬高,市值大增。李嘉誠欲辦大事,很容易得到股東大會的通過。
對李嘉誠這樣的超級富豪來說,董事年薪算不得大數,他所持股份所得的股息及價值才是大數。這就是以「退」為「進」,「小利不取,大利不放」才能獲大利的最佳證明。
(作者是前崇右科大副校長,本專欄每周二刊登)
相關新聞
- 名人書房/海爾集團董座張瑞敏 三無戰略創建生態品牌2021-01-22
- 智慧經營/柏瑞投信投資長黃軍儒 創新思維 引領潮流2021-01-25
- 點子農場/出版業的台積電2021-01-25
- 經濟選書/複利理財術2021-01-25
- 行銷最錢線/UVP顧客價值行銷法2021-01-25
- 趨勢觀察/企業數位轉型 建構智慧藍圖2021-01-22
- 會計師看時事/科技、金融、智財管理的差異2021-01-22
- 管理錦囊/導入OKR 落實兩關鍵2021-01-22
- 兩岸靚人物/榮大科技創辦人周正榮 拚當大陸列印第一股2021-01-21
- 連鎖效應/善用PDCA策略 做大戰果2021-01-21
- 瑪格麗特談品牌/品牌的創新之旅2021-01-21
- 業務最前線/內容行銷 標題取勝2021-01-21
- 兩岸靚人物/鄭智榮餐飲管理輸出 闖出新路2021-01-20
- 法律頻道/境外控股公司性價比評估2021-01-20
- 行銷線上/做好基本功 迎電商大潮2021-01-20
- 古書今贏/建立年終獎金發放制度2021-01-20
- 名人書房/梁鴻烈翻轉思維 布建大未來2021-01-19
- 商業興觀點/數位工具助攻點數商機2021-01-19
- 管理錦囊/強化溝通效能 提升團隊戰力2021-01-19
- 女力菁英學堂/藝文界女力蓬勃發展2021-01-19
- 經濟選書/投資企業的關鍵2021-01-18
- 點子農場/創新移民政策2021-01-18
- 趨勢觀察/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 強化資安 打破穀倉效應2021-01-18
- 數位行銷/SEO策略 建構長尾關鍵字2021-01-18
- 兩岸靚人物/雲想科技董事長徐佳慶 共創共享 做大市場2021-01-15
- 高績效教練/學習制訂戰略 布局未來2021-01-15
- 顯而立見/從滿意度調查 談數位轉型2021-01-15
- 行銷望遠鏡/便利商機2021-01-15
- 業務最前線/合理商業模式 創三贏2021-01-14
- 智慧經營/匯市守門員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顏輝煌 進退有據2021-01-14
- 連鎖效應/企業精進 掌握向內四關鍵2021-01-14
- 創新平台/工件檢測新技術 從拉麵找到靈感2021-01-14
- 浪費有很多種 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重做2021-01-13
- 智慧領航/期貨公會理事長糜以雍 三招推動期市發展2021-01-13
- 老園丁耕讀筆記/新創成功方程式2021-01-13
- 董事長說故事/少做的重要2021-01-13
- 憲生說法/培養實力 提升自我價值2021-01-13
- 智慧經營/安聯投信總經理陳彥婷 超越客戶期待 第一要務2021-01-12
- 自我管理/職場修練學2021-01-12
- 行銷線上/中小企異業結盟 強化戰力2021-01-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