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囤房人數增 囤多戶者變少

提要

居住正義待落實 去年全台僅台北市雙減,新北市近7.3萬人持有非自住住家,全台最多...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本文共1019字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為落實居住正義,政府、民間團體緊盯囤房情形,財政部公布去年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籍個人歸戶統計,各縣市持有非自住住家房屋的人數多呈現增加,但持有五戶以上人數則略為減少。而七縣市祭出囤房稅,自今年7月起上路,預估受影響人數約在14.6萬人左右。

房屋稅籍組成相當複雜,為了解囤房情形,財政部因應立委要求,近年以稅籍資料為基礎,排除地下室、騎樓、升降機構造、共有、營業、自住住家用(含公益出租)、部分自住非自住混用等情形後,得到「最接近」實際囤房情況的「非自住住家用」統計,並定期對外公布。

觀察各縣市情況,新北市截至去年,共有近7.3萬人持有非自住住家,是全台最多,較前一年增加約1,089人;其中持有五戶以上者,2021年為1,704人,則較前一年減少67人。

多數縣市囤房人數變化,與新北市雷同,多呈現總囤房人數增加、囤房多戶者減少。不過台北市去年持有非自住住家人數近5.6萬人,較前一年減少950人,是全台唯一囤房總人數減少的縣市;而台北囤房五戶以上者,也從2020年的897人降到去年的871人,整體囤房情形改善。然而,台南市去年總囤房人數增加1,730人,而持有五戶以上非自住住家者也比前一年略增,是六都當中唯一持有多戶者仍持續增加的直轄市;另外高雄去年總囤房人數則增加2,165人,是六都當中增加最多,去年南部房市火熱,囤房問題也逐漸浮現。

但財政部強調,持有戶數變化具有多重因素,包括房市熱絡程度、財產傳承規畫等,持有原因也各不相同,未必是囤房炒作,仍待長期觀察,財政部也會持續督促地方政府。

財政部官員表示,《房屋稅條例》規定,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最高稅率為3.6%,還可依地方稅法通則規定加徵30%,等於最高可課到4.68%,給予地方政府充分空間,許多縣市已陸續跟進。

除了過去已實施囤房稅的台北、連江、宜蘭外,桃園、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台南、高雄、屏東等七縣市,都已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囤房稅,另外新北市已提出草案,仍待議會審議。最高稅率除了連江為2%、屏東為3%外,其餘縣市皆訂在3.6%,各縣市也因地制宜,針對勞工宿舍、出租住宅等,各自訂定排除條款。

根據去年持有非自住住家情形來粗估,桃園市受影響者主要為持有六戶以上非自住住家者,人數在700人以下;台南則是持有兩戶以上非自住住家者才受影響,約有6,400人受影響;屏東縣則是持有三戶以上受影響,約1,000人;其餘四縣市則是持有一戶以上非自住住家就會受影響,人數合計約13.8萬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勞部大調查...五大行業別 首季嚴重缺工
下一篇
勞參率性別差距 逐漸縮小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