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產業重視碳足跡 輔導案大增

工研院今年上半年接受碳足跡委託案件數量達50件,已超越去年全年的29件,看出產業重視碳足跡的程度顯著升溫。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今年上半年接受碳足跡委託案件數量達50件,已超越去年全年的29件,看出產業重視碳足跡的程度顯著升溫。工研院/提供

本文共1435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面對歐盟即將試行開徵碳稅,台灣企業也加緊腳步尋求輔導協助,這可從工研院今年上半年接受碳足跡委託案件數量達50件,已超越去年全年的29件,看出產業重視碳足跡的程度顯著升溫。

近年來旱澇並存、極端氣候威脅頻傳,各國政府與全球各大企業積極展開淨零碳排行動,氣候變遷已不只是人類生存保衛戰,更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戰役,也因此,如何計算碳足跡、並做好碳盤查,進而據此節能減碳,已成為產業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工研院過去近30年帶領團隊,已累積建立被工業局、環保署認可的1.1萬筆數據,橫跨超過20種產業,可以協助大中小業界評估自己產品的碳足跡是多少。無論是上游的材料廠,生產供應中游客戶,或是組裝交給製造終端產品企業,都可藉此跨出執行淨零碳排的第一步。

觀察企業尋求輔導協助的案量,大多與國際政策有關。工研院2009年僅接受八件輔導案,2010年成長到18件,2011年再倍增至36件,此後便一路下滑。直到去年起迄今,再出現一波輔導熱潮。

工研院分析,前一波高峰潮主要是與歐盟2007年宣布會員工執行EuP(能源使用產品生態化設計指令)政策有關;這一波便與歐盟的碳關稅直接相關。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表示,工研院建置的「永續碳管理平台」是全台產業碳足跡資料最豐富的資料庫,統計各產業的數據量前五大產業別依序是:電子零組件2,299筆;運輸及水、電、能源、包裝、汙防等1,500筆;金屬製品885筆、其他化學製品781筆,及化學材料及肥料725筆,換言之,這五大產業就占了64%比重。

未來,還將隨著上線參與填答統計的企業量增加後,更加優化平台功能。除了讓企業了解自身企業的碳足跡總量外,也能進一步得知在同行業的排行位置,做為日後努力方向的參考。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淨零議題已是台灣產業的重中之重,工研院首先要扮演前瞻技術平台,將國內外的減碳做法媒合到平台內,在台灣實踐;第二是幫企業計算碳排放,讓國內業者能夠有信心對國際宣示:台灣的減碳技術確實有其價值,客戶願意投資減碳科技。未來碳稅/碳費徵收,企業投資減碳研發的成本就會慢慢回收,企業會更有動力超前部署。

根據統計,目前已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的國家,占全球GDP的九成,當中不乏與台灣供應鏈關係密切的國際大廠,包括蘋果、微軟、Nike等,台灣產業多半以代工為主,勢將因品牌商的要求加速綠色轉型,以維持企業競爭力。

歐盟規劃在2023年向企業開徵碳關稅,來控制進口貨品碳足跡,並在近日公布將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研議優先針對水泥、鋼鐵、塑膠等高耗能產品課徵碳稅,以達到2030的碳排放相較2005年削減50%的目標。

彭裕民指出,台灣在推動淨零碳排上有拉力與推力,政府在產業面上期許能「以大帶小」方式,透過不同產業的群聚合作往淨零邁進。中小企業通常是國內外大企業供應鏈中的一環,大企業和小企業碳盤查的工具要一致,讓數據可以被追溯,進而協助企業開啟減碳里程。由於歐盟碳關稅明年就開始試行,首當其衝的就是鋼鐵、水泥業等排碳大戶產業,面臨急迫的減碳壓力。

蔡振球指出,中小企業在面臨計算碳足跡的碳盤查作業時,經常由於缺乏概念,需要專人協助輔導,從年度電費數據收集,開始做起。

他並分享赴中小企業現場輔導發現的普遍現象,有近八成的企業仍然使用舊型的T8燈管。經過輔導人員告知,一尺的T8燈管耗電達10瓦,若換成省電型的LED燈管只需耗電2瓦,馬上就能節電80%。一家公司內上千隻傳統燈管替換下來,就可節省相當大筆的電費支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0204 每周一勢重要圖表
下一篇
都更、捷運聯開案 百花齊放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