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68字
不畏新冠肺炎疫情延續與本土疫情增溫,租賃業承作業務量持續成長,繼2020年全年突破5,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後,今年上半年持續成長,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近二成;隨著下半年進入傳統旺季,以及本土疫情控制得宜下,租賃公會預估,今年全年整體租賃業業務量可望挑戰6,000億元大關。
根據租賃公會統計整體租賃業的締結契約金額,也就是涵蓋設備租賃、分期付款等營業項目的業績總量,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迄今,均維持正成長的走勢,且除了去年下半年比前年同期的成長率,低於10%以外,包括去年上半年、去年全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比起上年同期都是呈現兩位數成長。
租賃公會統計顯示,至今年6月底止,整體租賃業累計承作業務金額已經來到2,96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481億元,成長19.4%,增加了480.6億元。上半年累計業務量中,設備租賃占430.1億元,分期付款部分2,531.9億元,維持一向以分期付款業務量為主幹的結構。
從租賃公司的契約標的物結構來看,租賃公會分析,有近五成、49.5%是屬於車輛及運輸設備相關,承作金額1,467億元,其次是原物料約24%。雖然疫情對租賃業整體業務量的衝擊並不顯著,但就車輛與運輸設備的比重來看,則是從2019年的六成以上,降到了五成上下水位。
租賃公會分析,租賃業的業績能夠不受疫情衝擊持續成長,主要是因為整體租賃業承作疫情海嘯第一排的觀光、餐飲業的比重不太高。不過,同屬疫情海嘯第一排的遊覽車、小客車租賃等運輸業相對高,因此導致車輛運輸設備相關的業務量比重下滑,加以租賃業基於風險控管也緊縮這一塊的業務,同時配合交通部政策對遊覽車、小客車租賃與計程車業者進行紓困,這些也都使得車輛設備這塊在整體業務成長下,所占的比重相對下滑。
不過,租賃公會補充,台灣今年外銷訂單成長、出口暢旺,則是帶動了大卡車、貨車等重車類運輸量增、分期付款業務走揚,相當程度緩和了遊覽車及小客車租賃、計程車等衰退狀況,再加上台商資金回流、鮭魚返鄉,以及經濟復甦、全球塞港使原物料漲價等因素,帶動生產機器、商業與事務機、工程設備、原物料相關業務量增長顯著,因此疫情肆虐近兩年,租賃業仍是業績蒸蒸日上。
下半年迎接傳統旺季,疫情控制以及政府振興五倍券發放,預估全年租賃業的業務量可望再寫新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