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01字
美國聯準會(Fed)的利率政策方向現階段已不是金融市場最關切的議題,畢竟通膨數據年增率觸頂後將隨基期紅利而逐漸減緩。雖然,價格僵固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攀升,當下物價仍有延伸至全面性的壓力,導致Fed將會維持高利率一段期間,但升息的速度與幅度對於股市的震盪將會減輕。
國際科技大廠陸續拋出資本支出減緩或下調出貨量的警訊,因此,取而代之影響金融市場的變數,將是攸關企業庫存去化程度,財報獲利調降與資本支出預算下修的幅度。
科技業先前受到疫情衝擊造成供給端吃緊,企業過度提高庫存水位,如今在Fed暴力升息後的高利率環境下,抑制終端消費市場買氣,造成供應鏈下游到上游蔓延不同程度的庫存消化難題。
電子中下游廠商存貨調整雖然已歷經近一年的時間,但終端產品需求仍為重要觀測,消費性電子難掩產業持續低迷的窘境;而過去業績表現亮眼的上游半導體廠商,也頻頻示警去化庫存影響最大程度將在上半年,致使上游供應鏈廠商將面臨出貨量修正壓力與中低階產品價格的競爭。
因此,台股除了重視歐美國際大廠因應景氣衰退而進行新增訂單的縮減與資本支出調降的幅度外,台廠科技龍頭的法說會將成為資本市場的重頭戲。
對於廠商庫存去化的速度是否改善,客戶減少生產線的訂單是否衝擊產能利用率與出貨量,均將是市場高度關注的重點。同時,國際大廠因應產品銷量疲弱開始調降價格,供應鏈個股由於環保、材料等成本提高,財報獲利下修,將成為股價跌勢的賣壓。
高利率將是金融市場吸引熱錢移動的主力。全球經濟處於衰退階段,債券將成為市場避險資金的偏好,債優於股將是上半年的投資趨勢。
台股資金流向仍以電子股為主軸,然而科技股遇到逆風,產業修正尚未見到曙光,高利率的環境也抑制消費性電子需求,未來兩季經濟疲軟已是市場共識。
因此,在科技股財報等不到佳音,電子股股價仍有持續走弱的風險下,投資操作仍需謹慎因應,短線盤面將以電子新品拉貨與政策面題材股區間操作為宜。
(作者是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