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股海自由行/電動車、生技、航太 有利可圖

台股。本報系資料庫
台股。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1113字

經濟日報 呂仁傑

本周加權指數周線收低1.7%,終止連五周上漲,下周美國將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有美、歐和台灣央行會議,12月15日凌晨的FOMC會議結果更是重中之重,市場是否低估聯準會(Fed)鷹派態度屆時分曉,在此之前市場將趨於觀望,盤勢區間震盪機率高。

從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美國11月非農就業新增26.3萬人,高於預期的20萬人,平均時薪月增0.6%,也高於預期的月增0.3%,顯示美國就業市場依然吃緊,這是市場對通膨議題不敢掉以輕心的重要原因。台灣11月出口361億美元,月減9.5%,年減13.1%,創七年來最大降幅,11大項貨品皆較去年同期衰退,估計12月和明年第1季出口動能都偏弱,中長線資金可等待指數拉回再增持部位。

2023年全球經濟低成長,整體企業盈餘將較2022年衰退,預期來年個股股價的差異會更明顯,宜偏重2023年營運能逆勢成長的族群,例如長線趨勢向上的電動車和受惠解封的相關次族群。台灣和歐美已幾乎回到疫情前的生活型態,近期中國大陸動態清零政策也逐漸轉向,封控力度逐漸鬆綁,受壓抑的消費動能將復甦,除了飯店、餐飲、旅行社等觀光旅遊商機外,列在生技產業的眼科、醫美業績同樣復甦可期,航太產業則多兼具軍工概念。

隨台灣邊境政策鬆綁,商務入境回升可期,飯店業受惠國境解封,來台旅客數正常化,收回餐飲部門優惠,重視CP值的客群可望回流至連鎖餐飲業;壓抑二年的出境旅遊也在升溫,旅行社業者邁出谷底。目前中國大陸多數高階光學產品代工廠,在光學設計及生產能力有限,坐擁高階技術的公司正持續搶攻大陸市場占有率。人口老化和三C產品普及,視力減退成為文明病,近年屈光手術及白內障手術維持成長,學童配置角膜塑型片需求也不斷增加,隱形眼鏡和眼科診所等眼科產業營運動能向上。

此外,醫療美容產業進入傳統消費旺季,消費拉貨力道上升,整體化妝保養品市場仍可穩定增長,2023年大陸封控干擾有望減輕,實體店面銷量有望回歸至疫情水平。航太是另一解封受惠代表,並兼具軍工概念。2023年波音、空巴飛機組裝和交機速度都持續提升,台灣航太供應鏈2020、2021年營運普遍低迷,2022年逐漸走出谷底,2023年增長動能更明確。

電動車是長線趨勢,就2023年而言,歐美市場比大陸市場更值得期待。今年上半年因通膨及大陸疫情阻斷全球車市復甦,加上歐美車用晶片短缺未明顯改善,直到6月大陸車市才因政策面回升,目前大陸政策刺激效果有力竭情況,成長動能已明顯趨緩,反而是歐美市場值得注意。由於基期偏低、缺料及運輸問題逐步改善,歐美有望成為全球車市的增長引擎,美國2023年更有IRA政策的拉動效果,可留意供應美系車廠的台廠供應鏈。

(作者是台新投顧總經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為密西根大學財務工程碩士,曾擔任國泰人壽投資分析主任,2010年10月赴台新投顧任職,專精於債券市場分析,以及全球總體策略研究,現任台新投顧總經理。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股海自由行/散熱、自行車、生技 聚焦
下一篇
三重底vs.三尊頭 拚中秋變盤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