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61字
美國最新出爐的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下滑至7.7%並低於市場預期,通膨壓力降低將放緩美國聯準會(Fed)鷹派升息步調,使美股重要指數展現強勁反彈,也帶動國際股市扭轉空頭的氣焰呈現樂觀氛圍,台股也在市場緊張情緒降溫下,指數站上萬四與季線關卡。
美國10月CPI與核心CPI數據雙雙收窄,扣除基期因素,由於核心商品價格降幅擴大,以及能源服務價格轉趨向下,導致通膨率低於預期。
然而,時序進入用油旺季,俄烏戰事僵持不下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效應,油價仍維持高檔將抑制通膨數據下滑的幅度。此外,租金成本年增率仍持續向上,就業市場活絡仍帶動薪資上漲,高物價緩解尚需時間消化。
因此,美國目前僅是因為景氣開始走弱,以及企業因應高庫存去化降價銷售,造成消費性商品價格下滑,推升高物價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通膨壓力雖然舒緩,但仍將呈現高檔反覆震盪的走勢。
由此可知,美國Fed官員的態度,不會因為短期CPI數字下滑而改變打壓高通膨的堅持,市場預期Fed升息已經近尾聲的偏多心態,似乎有過度樂觀之虞。
Fed激進貨幣政策路徑的結果,已經造成經濟出現下滑警訊與企業陸續下修財測,雖然企業最後出爐的季報成績優於先前過度悲觀的財務預測,但對於未來產業展望保守進而調降資本支出,且企業銷售天數增加並開始出現裁員動作,皆顯示美國高通膨與高利率已反映在實體經濟開始面對衰退的現實。
台廠供應鏈受到美國科技大廠下修訂單與調整產能,以及中國大陸高壓清零防疫政策對台廠營運的衝擊,已反映於上市櫃公司10月營收月增率衰退的成績單,以及陸續召開法說的企業紛紛調降產能利用率與下修未來財報獲利。因此,個股股價在跌深反彈後仍需以基本面為依歸。
台股短線仍會處於美國CPI數據降溫,與Fed升息幅度將放緩的框架下樂觀解讀,再壞的營收數字與消化不掉的高庫存也會被股價強勁反彈而掩飾,加上月底選舉將至,有利行情區間操作。
選股方向可聚焦於技術面整理型態完整且籌碼乾淨的轉機題材股,第3季財報成績亮麗的法人核心持股也是盤面輪動補漲的焦點。
(作者是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