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半導體禁令升級 台廠有利有弊

半導體產業庫存調整仍是進行式。路透
半導體產業庫存調整仍是進行式。路透

本文共1149字

經濟日報 陳奕光

半導體產業庫存調整仍是進行式,在消費性電子終端需求旺季不旺下雖然去化步調緩慢,不過隨著二線晶圓代工廠稼動率開始下滑,以及針對長期供貨合約中進行延長投片的協調,目前看起來多數IC設計廠的庫存金額高峰,預估將落在今年第4季而之後將開始下滑。

根據先前台積電(2330)(2330)法說內容,同樣受制於NB、手機客戶因需求疲軟進行庫存調整,將衝擊7奈米訂單動能表現,不過公司認為整體來看,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客戶可望結束調整。

若從面板報價來觀察,產業在去年第4季轉弱並進入調整,近期則是在三星回補庫存以及產業稼動率已經來到相對低檔下,TV面板價格開始止跌回升。

對應到IC設計產業從今年第3季開始調整,依照目前主要公司說法或市場普遍共識,大致上也須三至四個季度才有望結束,明年下半年搭配進入旺季需求,電子產業營運才可望會到既有常軌,而在市場預估疫情紅利退去,加上各國央行緊縮貨幣政策與通膨影響,多數公司股價已領先獲利自高點大幅下跌一段,並回到疫情前的股價水平。

然全球正值多事之秋,除了總體基本面所帶來的困境,近期美中科技戰再度升級,美國推出新一輪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禁令,限制中國大陸在超高算力晶片設計與取得,並定義超級電腦的規範,限制相關晶片出予在其應用之上。

同時也限制美國人員支援相關晶片研製以及先進製程相關設備的出口,更要求半導體供應商需要釐清客戶訂單的最終用途(Know Your Customer;KYC),意圖透過多面向牽制中國大陸於AI、HPC及超級電腦相關應用的發展。

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來說是有利也有弊。「弊」的部分大致可分為兩個面向,首先雖然目前高階晶片、製程設備主要掌握在美國廠商手上,但在少去大陸市場之後,台灣相關供應鏈則是間接受害。

另外,則是在部分IC設計廠過去營運依靠著中國大陸客戶的訂單而快速成長,然在大陸先進製程受阻及台廠能否核實KYC的難度下,後續動能恐也將受到衝擊。因此短線來看確實在規範內的晶片、應用對於相關廠商營收影響並不大,但在股價估值反映的是未來的動能,然在禁令之下對於中長期的複合成長率恐將打了折扣,影響於股價評價面。

至於「利」的部分,由於部分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設備有所重疊,因此在先前中方大肆擴張成熟製程帶來的供過於求疑慮,在設備進口恐因禁令而無法按照規畫進行,實際增加產能也將明顯低於原先預估,有助於產業秩序。

此外,由於美方人員、技術無法再繼續支持既有機台,在後續的維修、保養以至於耗材部分若無法有效尋找替代方式,既有產能未來能否繼續生產也將打上一個問號。

最後則是在地緣與持續生產與否風險下,原有外國廠商投片於中系晶圓代工廠的訂單也將有誘因移轉至台廠投片,對於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短線雖同樣陷入客戶調整庫存拖累營運,但中長線因禁令所帶來的效益可以留意。

(作者是第一金投顧董事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陳奕光,第一金投顧董事長。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原物料、半導體 利多撐腰
下一篇
股海自由行/台股迎接人工智慧激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