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91字
台灣本土確診從一天不到百例,到4月15日已破千到1,209例,單日破萬例已經不遠,持續高漲的疫情趨勢已無可避免。據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預估,未來台灣的本土疫情應該會介於新加坡和日本之間,預估有10%人口染疫,也就是超過百萬人確診。
美聯準會官員近期談話暗示5月將升息2碼並宣布縮表計劃,加上近期中國大陸封城也造成4月營收衰退,市場缺乏主流並不斷傳出各電子產業下修的聲音,電子產業正進入淡季。
總體的不確定因素造成近期台股上下波動劇烈,台股在16,800~18,200區間千點行情波動來回三次。台股正面臨全球性的去槓桿,5月再次升息恐有第二波的修正壓力,而本就高本益比(PE)的電子股,加上疫情紅利退燒、封城影響,今年電子需要謹慎操作。
在升息的環境下難度高更需選對產業。電子中我們看好伺服器、5G、衛星、電子標籤等,傳產我們看好金融、車用、綠能與生技,此外還看好解封受惠產業如航空、旅遊、餐飲、健身房等。
防疫方面,疫苗、特效藥、篩檢三隻腳缺一不可。其中疫苗與特效藥靠外購,快篩則有泰博、寶齡富錦、台塑生醫、凌越生醫、安特羅,都取得家用快篩的專案製造,其中泰博、寶齡將是本波疫情真正受惠公司。生技產業除防疫族群,各具題材的美時、智擎、承業醫獲利有望成長可以留意。
此外,近來台灣疫情雖然升溫,但施打三劑且有口服特效藥之下,我們正走向與病毒共存,解封行情終將到來,相關受惠的包括航空雙雄華航、長榮航,健身如喬山與柏文、以及旅行社、飯店業者等。
而在3月美國聯準會及台灣央行各升息1碼,啟動升息循環,市場利率上升對金融股有利,可以留意併購中壽後淨值大幅提升且今年有機會發放股利之開發金,以及國外資產較多且以外國放款為主的中信金等。
綠能產業方面,政府規劃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60%-70%、氫能占9%-12%、火力則由2021年的83%降至20%-27%,其中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主要依賴太陽能與風電。目標2025年再生能源達20%,2021年再生能源占台灣總發電量僅約6%,進度明顯落後,風電將是今年重點的產業,相關本土業者如世紀鋼、上緯等可以留意。
伺服器與網通方面,今年Intel和AMD將分別推出新平台,尤其去年受缺料影響,具備營收低基期優勢,在主晶片供給順暢的狀況下,為電子中少數成長明確產業。伺服器方面可以關注金像電、嘉澤;網通可以關注智易、中磊、昇達科等公司。
(作者是第一金投顧董事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