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54字
力拚2050年淨零目標,國發會3月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出電力能源轉型,再生能源占比需將提升為60%至70%外;其中備受關注的是氫能首次出現在官方規畫中,占比目標更一舉從0%提升為9%至12%,成為臺灣淨零轉型達標的關鍵技術。
潔淨高效 全球搶手新能源
由於氫能擁有傳統石化燃料優勢,且使用過程不會產生二氧化碳,被譽為終極潔淨能源,近年已成為全球競相發展的新能源。目前全球氫能主要朝向發電與交通載具兩大領域發展,發電部分除有以氫氣替代天然氣燃燒作為大電力廠輸出外,業界最常見就是燃料電池發電,透過專用儲氫瓶方式導入各項應用供電使用。
由於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常因氣候、季節影響發電效能,因此多結合鋰鐵電池作為調節機制,電力過剩時充電,電力不足時進行供電;但考量到鋰鐵電池平均15年壽命、自放電導致儲能衰竭,以及未有完整配套廢棄處理技術,鋰鐵電池至今仍是頗受爭議的選項。
反觀氫能燃料電池作為能源載體,透過儲氫瓶方式擁有高移動性、可替換性以及重複循環使用優勢,去年更成功點亮整座法國艾菲爾鐵塔,展現氫能無碳科技願景外;日本豐田集團更在靜岡縣打造Woven City智慧城市,家戶電力來源就採氫能供電,提供民眾便利及穩定生活用電,更大幅提升整體電網運作彈性。
續航力強 適用多變環境
而在交通載具應用上,氫能動力擁有比純電動車更優勢,例如目前純電動巴士最高約有200公里行駛里程卻需數小時的充電時間,TOYOTA Caetano H2 CITY GOLD氫能巴士9分鐘就能加滿氫氣出發,且續航里程長達400km,更能滿足現實生活需求。
至於個人家庭用車部分,豐田集團所發表氫能乘用車第二代TOYOTA Mirai更標榜5分鐘就能加滿氫氣,尤其單次續航力可達750km,讓車主告別排隊充電焦慮感;而隨Mirai已在歐美日中運行多年,12月更導入泰國芭堤雅生活圈營運,更讓人期待隨加氫站布建日趨完整,將加速氫能車低碳生活實現。
整體來看,氫能車兼具快速加氫及長續航里程優勢,比純電動車更具便利性。尤其美國公路保險協會(IIHS)證實,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讓純電動車電量大打折扣,也因此今年北京冬奧改安排千輛氫能車負責選手接送,即使遇到極低溫都可正常運作,顯示氫能車更適合未來多變氣候環境中使用。
加大投資 接軌國際趨勢
因此氫能車已在許多國家運行並受到政府支持,包含德國及英國政府已將部分警車替換為TOYOTA Mirai,日本及韓國政府也已經開始運行氫能巴士,日本更喊出2030年80萬輛氫能車的政策目標。
雖目前氫能技術的成本偏高、市場規模有限,但意識到氫能無限發展性,以及其對於淨零轉型的重要性,全球多國紛紛投資數十億美元發展氫能產業鏈,包含降低氫能成本、建置氫氣電解廠、擴增加氫站等措施,積極打造氫能布局。
臺灣氫能發展雖較慢,但隨政府今年將氫能納入2050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後,工研院亦於6月發表「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攜手產業打造氫能新經濟,加速啟動潔淨能源時代。
而地方政府例如高雄市政府立即響應,將公務汽機車、市區客運的全面電動化或氫能化目標訂定於「高雄市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內,共同為了美好的下一代努力,也期待臺灣政府比照國外政府加大投資力道,一同發展氫能來實現淨零社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