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賀!突破120萬會員,邀請會員免費讀VIP好文,萬元好禮等你拿!立即閱讀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歡慶突破120萬會員里程碑,全站限時開放閱讀!快來參加閱讀任務,萬元好禮送給你!



不再通知

北醫大食安政策研討會 邀專家獻策

本文共1308字

經濟日報 李炎奇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於7月23日舉辦「食品安全政策未來發展」學術研討會,深入探討當前食品安全政策面臨的多元挑戰,以及如何構建更為積極、全面的政策框架,以應對新興食品安全議題。

此次研討會涵蓋食品安全及公共衛生等多個領域,應邀與會學者及專家包括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林靜儀、臺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副教授廖凱威、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施純光、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檢驗長麥富德等。

「食品安全政策未來發展」學術研討會與會貴賓合影。 北醫大/提供
「食品安全政策未來發展」學術研討會與會貴賓合影。 北醫大/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表示,關於食品安全議題,政府應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並完善相關法規,食品業者應恪守職業道德與誠信經營。唯有社會各界保持希望、相互信任,並採取積極行動,方能構建一個可靠且值得信賴的食品安全體系。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 北醫大/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 北醫大/提供

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表示,食品安全管理是一個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面過程。衛福部透過跨部會協調機制,整合行政院食品安全會報、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協調會報等平台,確保食品安全政策和制度的有效執行。

林靜儀表示,「全球化」為食品安全管理帶來諸多挑戰,例如食品供應鏈的穩定性、氣候變遷造成的食媒性疾病風險、人力不足導致食品安全衛生步驟被忽視、新興技術挑戰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以及外送平台、雲端廚房和智能販賣機等新商模帶來食物運送過程中的安全性議題等。

針對上述挑戰,衛生福利部提出一系列因應策略,如透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的智能偵測和預防能力。修訂相關法規標準,確保與時俱進,接軌國際。同時,強化食品安全教育和公眾參與,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

衛福部將透過Line、IG、FB等多元管道宣導食品安全,加強與民眾對話溝通,確保食品安全訊息的準確傳達。針對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挑戰,衛福部將持續研究和制定相應標準和政策,確保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完善。

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 北醫大/提供
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 北醫大/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副教授廖凱威表示,自2011年塑化劑事件爆發後,國人對於食安的關注度逐漸提升。建議台灣應比照德國食品研究所的研究方式進行食品檢驗與採購。美國國家健康營養調查(NHANES)也定期收集民眾的尿液、血液樣本,定期發布報告,建立國人暴露標準,可在第一時間追查污染源,確保食品安全。對於學生教育方面,應計畫培養專才,讓業者接受監督、頒布標章,確保食品安全。廖凱威亦希望媒體能夠傳達正確知識給一般民眾,提升整體食品安全意識。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施純光針對現行「食安五環」政策,提出相關應對建議,包括:全面性源頭控管、強化食品三級品管、跨部會跨縣市合作加強查驗、適度加重食品安全相關法規的罰則、增加全民監督食安的意願。施純光強調,食品安全應被視為永續發展和全民健康的核心議題,建議將食安政策納入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家安全會議和國民健康署的工作範疇,以確保食安議題得到全面且持續的關注。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檢驗長麥富德指出,食品安全風險涉及生物、化學和放射性等多維度的污染因素,突顯食品製造流程全程監管的必要性。針對如何改善食安環境現狀,麥富德提出以下幾點策略框架:強化源頭管控、簡化認證標章制度、公正嚴明的裁罰制度、運用資訊科技提高食品追溯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建立政府、業者和民眾三方共同參與監督平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慕赫16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味覺視覺盛宴
下一篇
天成五款「台客本味排餐」攻聚餐商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