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施益堅「梅雨」刻畫島民心路 扣問台灣人認同

本文共671字

中央社 記者邱祖胤台北21日電

德國作家、3度入圍德國圖書獎的台灣女婿施益堅,新作「梅雨」細膩刻畫台灣從日治到國民政府來台期間的島民奮鬥史,扣問台灣人認同,近期出版。

根據聯經出版發布新書資訊,「梅雨」描寫日治時期的梅子,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島嶼北方,天真為當地棒球隊明日之星的哥哥感到自豪,尚不知戰禍一觸即發,自此一路見證從太平洋戰爭、228事件、國民政府來台等諸多歷史,70年過去,戰時的負疚和罪惡感仍如影隨形,無法從她記憶中抹去。

新書資訊指出,施益堅試圖透過一個大時代、歷經四代的家族故事,叩問讀者關於歸屬感與認同的問題。對於歷史洪流中的個體,過去已然塵封蓋棺,而未來的我們,又該如何直面這段歷史,真正去了解知道自己是誰,又經歷過什麼。

文字工作者林運鴻表示,小說之所以題名「梅雨」,是來自書的一段對話:「最近有一個大陸人對我說,我們就在這裡躲雨,直到雨停」,那是中國流亡者,渡海來台灣時如同燕子般的心情。

林運鴻表示,所謂的家鄉並不是回不去的遠方,游子在異鄉當然可以一時避雨,但日子久了,終究要隨遇而安、落土成家。台灣這個島嶼雖然不大,但足夠承載所有懂得愛與付出的旅人。

德國SR文學通訊雜誌指出,在當前台海爭端的背景下,施益堅的小說再次令人印象深刻地證明了文學的前瞻甚至遠見;透過回顧歷史,我們可以對當下做出更清晰的審視。

施益堅1972年生於德國,主修哲學、宗教學以及漢學,在東亞生活與工作15年,曾先後到中國、日本、台灣等地進行研究;其中在台灣居住最久,並與台灣人結婚。他3部小說作品均入圍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寫給德國人看的「台灣使用指南」,在台灣引起許多討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遠洋漁工人權受關注 民團籲納入勞基法與職災保險
下一篇
輝達總部落腳北士科有解 輝達與新壽約定9月底完成土地移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