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33字
在全球貿易局勢詭譎多變、永續規範壓力升高的當下,企業若想站穩腳步、提升競爭力,勢必要提前做好準備。KPMG安侯建業20日舉辦第2季讀書會,聚焦「關稅因應策略」與「碳會計及IFRS永續揭露準則導入」,提醒企業因應新一輪政策風險與轉型挑戰,應全面升級風險管理與數據治理能力。
KPMG安侯建業專業策略長唐嘉鍵指出,從美中貿易戰到氣候變遷政策,政經環境的每一次轉變都在考驗企業的反應速度與布局深度,如何提升營運韌性、建立前瞻思維,已是永續經營的關鍵。
關於美國貿易政策的風險,KPMG稅務投資部執行副總廖月波表示,川普近期放話對歐盟商品加徵最高50%關稅,雖然談判期限延後至7月9日,但一旦破局,不排除歐盟祭出報復性手段,加上美國最高法院日前裁定川普時期的「對等關稅政策」違憲,但政策仍得以在上訴期間繼續執行,對企業而言不確定性持續升高,台商出口布局務必提高警覺。
KPMG執業會計師洪銘鴻進一步指出,出口美國的商品將可能面臨更高的關稅與嚴格查驗,建議企業善用「首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Rule)與「非居民進口人」(Non-Resident Importer)等策略調整進口完稅價格,並重新評估製造地點及FTA適用性,降低關稅衝擊。
不過,洪銘鴻也提醒,美國海關對原產地與降稅資格的查驗只會更嚴格,企業應確保交易過程真實、文件完備,並如實申報。
面對這波突發性的關稅風險,KPMG顧問部執行副總經理陳其愷也提醒,川普1.0時期的貿易戰經驗已讓許多企業建立財務壓力測試與風險對應機制,但如今還要更進一步。
陳其愷建議,企業優先調整交易架構、強化內部協作與快速決策能力,不必急著遷廠,而應透過模組化生產與數位工具強化彈性與反應速度,並建立涵蓋上下游的供應鏈韌性。
除了關稅風險外,企業還須應對即將上路的碳費制度與國際永續準則。KPMG審計部會計師陳燕慧指出,碳費制度預計2025年開徵,企業碳排成本將首次反映在財報中,減碳不再只是環保責任,更關係營運成本與投資評價,提醒企業要從現在開始盤點碳排熱點與風險來源,並評估碳費對未來營運與資本支出的衝擊。
對於2026年將分階段實施的IFRS永續揭露準則(S1與S2),陳燕慧建議,企業不需「從零開始」,可先盤點現有揭露資料,做出差距分析,再依企業規模與產業特性,靈活應用「比例原則」調整揭露內容。同時也建議組建跨部門團隊,引入外部顧問資源,建立穩定的資料整合與內控系統,將碳風險與永續揭露納入財務決策框架,為未來與國際接軌打好基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