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863字
行政院前院長陳冲指出,美國外交50年來受季辛吉主義影響,簡而言之是Balance of Power及Raison d'état,永遠以美國利益為優先;如今的美國總統川普已非America First而是America Only。
陳冲於7日赴師大EMBA龍荃會,以「亂世時(chaos)的合縱連橫」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5月26日歐洲央行總裁Lagarde的演講為合縱連橫做了極佳註腳,Lagarde提到美元雖不易動搖,但歐元有機會扮演重要角色,呼籲歐盟以務實態度面對。
回顧今年3月3日,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的白宮記者會後,川普有一段採訪,記者問到台積電投資計畫是否在中國封鎖或占領台灣時有助於極小化(minimize)對美國晶片產業影響?
川普表示這不能以極小化來形容,但在此災難性事件發生時,此計畫至少可以讓美國在此領域(晶片)占有一席之地(進而減少衝擊)。短短的採訪梳理出三大問題:國際關係(中美間的戰爭)、兩岸氣氛以及台灣夾於兩大之間難為的問題,細讀Q&A逐字稿原文,更能感受川普對晶片爭奪的急迫感。
陳冲認為,川普記者會後的言論務實地表示,台積電投資計畫至少可以讓美國在晶片業占有些分量。台灣也一樣,不應好高騖遠,一步一步務實走方為上策。
陳冲表示,舊有教科書上的理論已不適用當今地緣局勢,以往國際會議上美國必強調「自由貿易」及「反對保護主義」,但近十年美國一反過去的態度,反對在公報上提及相關詞語。過往的全球化對美有利,如今優勢不再,美方不再支持。大環境在改變,從歐巴馬即時代開始布局,川普只是加劇此過程。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的著作「大外交」(Diplomacy)闡述美國外交重要原則,其內容符合戰國策概念,而季辛吉的外交政策影響美國50年,直到今日川普用的基本上還是季辛吉的方法。
4月2日美國宣布所謂對等關稅,說來諷刺,二戰後,美國主導成立GATT(WTO前身)其實主張各國降低關稅促進國際貿易,如今之轉變也只是因為降低關稅不再對其有利,這也符合季辛吉Naitonal Interest(Raison d'état)國家利益優先之概念,如同對等關稅行政命令僅提到Goods(商品)的Trade deficits,因美國了解自己在服務業是順差,所以所謂對等關稅僅針對商品貿易逆差而起。
世界兩強,中國希望採取合縱策略,聯合各國對抗美國;美國則以連橫手段,希望打破各國與中國的合縱,此從對等關稅名單上沒有俄國可見端倪,除此之外美國也不希望歐盟(本身即為一大型合縱)與中聯合,所以在4月9日歐盟宣布反擊美國並課徵25%關稅後,兩小時不到,川普即宣布全面延緩對等關稅九十天。
關稅戰其實也只是表面手法,背後重要的仍是美元及美債問題,而談及兩大之間的競爭,更不可忽視穩定幣及其背後隱含的貨幣戰爭。1944年布列敦森林協定,卅五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承諾,使美國站穩國際準備貨幣地位,1971年尼克森總統雖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但美國仍享受「印鈔」特權至今。
2009年時任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撰文呼籲改革國際貨幣體系,通篇未提美元及人民幣,卻使甫上任兩周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召開記者會捍衛美元,「上駟對下駟」,可見美國對於美元地位的重視。
自2009至今,中國默默佈局,除爭取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外,亦發展央行數位貨幣,2014年即成立數位貨幣專門研究小組,進度超前世界,而美國則欲以穩定幣維持美元地位並解決美債問題,美國財長及加密沙皇皆談及美元穩定幣對美債需求的重要性。5月30日香港正式立法通過穩定幣條例,作為境外人民幣中心,日後若透過發行人民幣穩定幣,即有機會與美抗衡,又可避免直接衝擊境內人民幣,這是中美貨幣戰新局面。
陳冲說,早在11年前,他曾撰文提到烏克蘭同時拒絕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及俄羅斯歐亞關稅同盟一事,從左右逢源到左右皆空,當時的選擇間接導致當今俄烏戰爭。反觀來看,台灣的優勢為何?要如何創造優勢突破困境?他長期呼籲以貿易立國的台灣應多簽自由貿易協定,若無法簽署大型多邊協議,不妨從小多邊(如EFTA)或雙邊著手,同時也作為貿易談判人才練兵的機會。
其實,我們仍應鼓吹全球化及多邊主義,縱然國際上氣氛已不同以往,但這兩者仍是對我們有利的因素。最後,我們要支持WTO,這是我國唯一參與的大型正式國際組織,也是我們可以表達意見之管道,而且這組織基本上是以低關稅、自由貿易為基礎的。梅克爾上周接受日經專訪明確表示當今國際局勢僅有多邊主義能解決。我們一定要找機會談且要思考自己的主場優勢為何,歐洲央行總裁Lagarde也曾有同一看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