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32字
經濟部長郭智輝今(22)天出席「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並主持「地緣政治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座談會。他說,這周國內外都高度關注台北國際電腦展,顯示台灣身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樞紐,當提及未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他指出,必須從「投資、人才與市場」三大方向努力,並深化與國際夥伴的合作關係,才能共同走向下一個黃金時代。
郭智輝今日在座談開場致詞時指出,地緣政治風險、科技競逐與各國推動產業自主化政策,正在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尤其美國推動「對等貿易」、製造回流政策,使晶片從純粹的經濟產品,升級為攸關國家安全與產業韌性的戰略資產。
他表示,在這個全球局勢快速變動,科技發展關鍵轉折的時刻,台灣身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樞紐,更應積極貢獻一份穩定與創新的力量,因此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正是台灣回應國際變局、提出具體承諾的重要起點。
郭智輝一一說明,該倡議涵蓋四大核心方向:強化供應鏈韌性、建立多元供應體系、發展AI晶片產業聯盟、以共享價值為基礎推動高階晶片合作。
他表示,今天論壇第一個座談主題是「地緣政治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我認為應該涵蓋投資、人才、市場三個方向。」
投資方面,台灣的技術實力與完整供應鏈已建立起國際信任,郭智輝舉例,台積電在二奈米製程與先進封裝上的持續領先,證明台灣產業鏈在高效能運算與AI應用中的戰略地位。他強調,台灣誠摯歡迎國際夥伴在台投資,並指出,「因為這不僅是技術升級的選擇,更是打造民主韌性供應鏈的關鍵一環」。
人才方面,郭智輝認為,國際大廠陸續在台設立研發中心,這就是肯定台灣供應鏈生態系與人才優勢的最佳證明。台灣將推動跨國人才資源機制,透過雙邊合作協助夥伴國培育在地半導體與AI人才,也鼓勵學生與新進員工來台參與實習與訓練。
除半導體專業技術外,他也提及,未來將擴展人才培育至AI、無人機、大健康、次世代通訊等關鍵領域,建構具戰略韌性的創新人才網絡。
市場方面,郭智輝認為,半導體已從生產工具轉化為跨產業應用的核心驅動力。以AI為例,他認為這波「以AI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帶動包括大健康、衛星通訊、國防與無人機等戰略產業的變革,「未來將從IC設計到系統,進一步擴大到整個智慧製造生態系的整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