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14字
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但非核後首日火力發電占比約92%,引發空汙疑慮,外界也憂心長期下來提升電力碳排。不過,根據行政院近日核定的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仍評估2030年電力排放係數由2023年0.490降至0.319,空汙量較2019年減量4成。
環境部迅速通過中火第二期新建燃氣機組的環評案,新增六部燃氣機組,原規劃應除役的六部燃煤機組卻僅轉為緊急備用機組,變相擴廠為「六氣、六煤」,引發汙染增加的擔憂。
環境部今天赴行政院會報告「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據了解,行政院5月6日已核定第三期階段管制目標,相較2005年,2030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8%加減2個百分點,2030年電力排放係數降至0.319公斤CO₂e/度。
而台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將在淨零12大關鍵戰略下,並新增六大部門(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環境)提出的20項減碳旗艦行動計畫,同時啟動科技創新、金融支持、排碳有價、法規調適、綠領人才、社區驅動等6大制度創新。
六大部門減碳策略中,能源部門以再生能源加速(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與突破(地熱及小水力)、科技儲能、去碳燃氫、氫能(含氨)供應鏈及碳捕捉利用封存等強化能源轉型政策;製造部門以產業自主減量、深度節能、國營事業減碳等強化產業轉型政策。
住商部門以淨零建築及深度節能等強化生活轉型政策;運輸部門以商用車輛電動化及無碳化與永續航空燃油等強化交通運具轉型政策;農業部門以農業生態韌性及碳匯與低碳永續農業等強化減碳力道;環境部也將完備碳費徵收相關子法,自今起邁入排碳有價時代,並提出資源循環及淨零永續綠生活減碳旗艦行動,協助各部門提升減碳效益。
預期效益部分,包含提供低碳能源,電力排放係數由2023年0.490降至0.319,空汙量較2019年減量4成;提高能源自主,進口能源依存度由2023年96.2%降至90%;創造綠色經濟,政府預算投入突破1兆元,帶動民間投資5兆元,培育綠領人才8萬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