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國土署研發雷射技術提升人孔蓋防滑力 選13處試辦

本文共846字

中央社 記者高華謙台北14日電

內政部國土署表示,為改善人孔蓋抗滑不足問題,首創「高功率雷射加工技術」有效提升抗滑能力,目前進入第2期試驗,選定13處人孔蓋試辦,未來預期可擴大推廣,待明年進入第3期訂定作業規範後就能上路,讓道路安全更完備。

內政部國土署下水道工程分署統計,截至2024年10月,全國已設置污(雨)水下水道人孔蓋數量超過44萬,再加上台電、自來水、中華電信等管線單位的人孔蓋,則超過230萬個。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為改善國內既有人孔蓋老舊與抗滑能力不足問題,自民國112年起首創「高功率雷射加工技術」,今年繼續攜手明志科技大學研發可在道路現場加工的移動式雷射加工機台,並選定13處既有人孔蓋進行現地試辦。

國土署說明,第二期重點在於驗證移動式雷射加工機台在現地作業的實用性,優化後的機台體積比原先在實驗室研發階段縮小約1/3,裝在小貨車上後,能將現地既有的人孔蓋進行抗滑延壽加工處理,從周圍交通維持設施布設、取換人孔蓋、人孔蓋表面瀝青清除、進行雷射加工、人孔蓋表面清理及保護漆塗布,僅需不到2小時即可完成。

國土署指出,且不會因為這項施工造成大範圍交通影響,現場完成加工後可立即發揮抗滑效益,提升行車安全。

下水道工程分署分署長林厚名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高功率雷射加工技術」尚在實驗階段,先前第1期在實驗室內針對雷射技術與防滑係數進行試驗;今年進入第2期,等於將實驗室內的工作平台搬到馬路上測試,並預先模擬道路作業各種交通安全情境;預計明年進入第3期規範階段,將訂定相關作業規範,規範施工機具在現場施作與雷射要求等細節,隨後才會上路。

林厚名提到,交通部對人孔蓋有訂定抗滑係數標準,但人孔蓋經過長時間使用,大約4年至5年防滑係數就會下降,進而造成人車安全問題。

林厚名表示,目前更換1個人孔蓋約要新台幣5萬元,因此實務上較難高頻率地更換,不過若以「高功率雷射加工技術」進行,不僅能直接在既有人孔蓋施作、提升抗滑係數,也能免除全新人孔蓋的鑄造及路面挖掘施工成本,目標費用可以降至約1萬多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東罷免立委成案 同意和不同意街頭戰啟動
下一篇
民間參與公建 運動設施夯 財部7月4日辦招商大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