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4字
政府今年編列50億元癌症新藥基金,部分將用於暫時性支付免疫治療。衛福部健保署最新公告「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原則」,此類暫時性支付以2至3年為原則,再進一步評估是否正式納入健保給付。健保署表示,目前預計擴增乳癌、大腸直腸癌、肺腺癌相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治療,預計受益患者2800人,往後將定期公開專款運用資訊。
依「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原則」,健保署將彙整與原本健保收載新藥的不同條件,包含僅適用於臨床療效證據明確,但受總額預算限制,尚未收載的癌症新藥或新適應症及其他經健保署認定的必要藥品。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說,針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將擴增給付於「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及「合併化療不分表現量的肺腺癌」,此符合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原則的適用藥品定義「臨床療效證據明確但受總額預算限制」,規畫今年以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支應。
癌友長期期盼健保署放寬給付免疫治療,張惠萍說,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原本已給付pembrolizumab(Keytruda)成分藥品及atezolizumab(Tecentriq)成分藥品用於無基因突變PD-L1高表現的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現正進一步研議給付免疫合併化療不分表現量的肺腺癌,並合併藥廠申請的乳癌及大腸癌建議案,同步進行議價協商。
張惠萍表示,免疫製劑擬擴增給付於「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及「合併化療不分表現量之肺腺癌」,預估受益人數約2800人,包含肺腺癌約1400人、三陰性乳癌約900人、大腸直腸癌約500人,預估與藥廠議價完成後,今年上半年即可上路。
張惠萍說,藥品經健保共同擬訂會議研擬暫時性支付後,會以專款支付2至3年,最長不超過5年,協議屆期前經再評估作業確認是否由健保持續給付,若最後決定該藥品不符合新給付條件或不予給付用藥,將先要求藥廠提供病人無償用藥,時間最長不超過1年,同時主動協助病人轉換其他適切的治療。
張惠萍指出,依政府資訊公開法,該專款運用資訊也會定期公開,每季於健保署網站公布,包含藥品品項及給付規定;使用院所數、醫師數、病人數;使用金額、剩餘金額等。其他尚有暫時性支付藥品再評估計畫書、超出專款金額由廠商攤還等原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