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98字
台北翡翠水庫每天供應雙北市600萬人民生用水,服務人口數已達全台四分之一。翡翠水庫113年水質檢測結果出爐,依國際標準檢測-卡爾森優養指數(CTSI),檢測值為37.64,低於40,屬於「貧養」等級,全台唯一沒有優養化現象的優良水質,再度蟬聯佳績。
北市翡管局長林裕益表示,翡翠水庫去年遭遇凱米、山陀兒、康芮三場颱風侵襲,全年淤積量實測仍僅34萬立方公尺,遠低於設計預估年淤積量113萬立方公尺,顯見翡翠水庫集水區保育之成效,水質仍能維持貧養等級,關鍵在於「源頭管理」,也就是從集水區上游源頭,掌握所有的可能污染源,加以管理遏止。
翡管局表示,翡翠水庫與在地的坪林區農會合作,輔導農民合理化少量施肥,獎勵回收農藥罐一年約1萬個。此外,翡翠水庫也結合台北水源特定區內各相關主管機關,不定期進行聯合稽查,遏止所有可能污染水源之不法行為。
翡管局指出,受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影響,溫度增加時,適合水中藻類繁殖生長,產生藻華風險增加,進而影響水質,而連續低溫時則致使水庫水體翻轉或抬升風險增加,造成水體底層厭氧水體擴散至上層,極端氣候是會影響庫水品質的,翡翠水庫目前已設有水質檢驗室,並取得國際規範TAF認證,可隨時掌握水庫水質「葉綠素a」及「總磷」的含量。
翡翠水庫蓄水區廣達10平方公里,目前設有9處檢測點位,須定期實地量測不同水深之水質變化情形,量測水深最深達100公尺的水質採樣及量測,不論天候炎熱、寒流、刮風下雨,都依規定檢測頻率進行。
翡管局水庫操作科長林保隆指出,「卡爾森優養指數」是全球各水庫水質檢測的指標,除此之外,近年翡翠水庫也引進其他生物性指標檢測,包括生物完整性指標(IBI)、藻類功能碼等分析,可以更精準全面掌握水域環境變化趨勢,並提前因應,避免污染。
翡管局股長徐硯庭說,翡翠水庫的「卡爾森優養指數」目前仍維持在極優良的貧養等級,為強化監測技術,水庫近年增加魚類多樣性採樣調查及分析,並計算出生物完整性指標(IBI),數據均顯示,翡翠水庫全水域皆屬無污染狀態。另在藻類功能碼分析中,也發現可能影響水質的微囊藻豐度逐年遞減,顯示翡翠水庫水域環境更趨良好,並掌握水庫「卡爾森優養指數」的變化趨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