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7字
越南蚵充斥市面,使台灣蚵真假難分,國內蚵農飽受衝擊。農業部漁業署推動溯源管理,雲林台西首批養蚵青農獲通過認證,掛牌「正港台灣蚵」。青農說,通過認證消費者較安心,且價格合理不灌水,銷量翻倍。漁業署表示,目前溯源納管涵蓋率約63%,期待今年能達80%,保障國人消費安全。
雲林縣府農業處指出,雲林養蚵面積約3千多公頃,年產4405公噸,產值逾13億元,近年極端氣候及缺工,原就經營困難,尤其多年來受越南蚵混充台灣蚵,造成市面行情混亂,嚴重衝擊國內養蚵漁民,為維護台灣蚵品質,漁業署最近推動溯源條碼,輔導傳統蚵業轉型,增加收入。去年首波申請輔導溯源標章的56戶養蚵漁民獲通過。
台西養蚵青農林岳鋒表示,越南蚵每台斤約60元,台灣蚵近兩年來都維持在200元左右,兩者價格相差甚大,有人為賺取更多利潤,摻入越南蚵再以台灣蚵價格出售,有人甚至把越南蚵當台灣蚵直接販售,因蚵很難分辨。對養蚵產業衝擊甚大。
台西蚵農張曉慧說,本產蚵口感佳,為讓民眾安心買到正港台灣蚵,去年獲得認證後,改採自產自銷打出「古蚵撿」品牌,消費者掃描QR Code就能追蹤到產地,且保證不泡水,貨真價實,短短幾個月下來,贏得消費者信任,銷售量倍數成長。
雲林牡蠣養殖發展協會理事長丁健家也指出,進口越南蚵成本低,有利可圖,不少貿易商不斷進口,甚至與越南蚵農「契作」傾銷國內,影響很大,溯源管理不僅保障消費者,也有助於維護國本產蚵發展。
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表示,目前國內有1247戶獲得溯源或產銷履歷驗證,納管涵蓋率約63%,養殖戶可張貼標章作為市場區隔,將會持續輔導,期待今年涵蓋率能達80%,保護消費者也保護國內牡蠣產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