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3字
「菸害防制法」新法即將實施屆滿2年,衛福部3月4日預告「菸害防制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不過預告期僅7天,外界認為太短,延長至今天。董氏基金會表示,修法預告雖然強化網路平台管理,但捨棄業者已執行的自控機制,改由政府監督、提醒下架,難有規範效果。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肯定政府主動提修法制止網路違法行銷各式菸品的行動,但是預告草案僅以宣示性文字要求網際網路業者建立自控機制,對於沒有建立監測機制者沒有罰則,這些宣示性的文字讓人有「抓到再說」的規避心態。
林清麗認為,「菸害防制法」新增新興菸品禁止與控管政策,迄今實施近2年,經由國健署持續溝通與要求,與網路平台業者已有處理共識與方法,也確實展現成效。在執法的第二年,政府確實依法對違規廣告平台開罰後,平台業者無法再推卸責任,均直接建立內部監控與下架機制。
董氏基金會與民團觀察,網路社群平台上,類菸品及未經核定通過審查的指定菸品等的廣告明顯減少。但是,新法上路滿二周年前夕,政府提修法要求業者建立監測機制,僅是宣示性的文字,且對業者無自主報告要求,無法確實得知業主是否自主落實以及移除違法廣告等行為。
「菸害防制法」實施以來,董氏基金會已檢舉電子煙及加熱菸的違法案件共3759件,其中號稱「IQ*S台灣官網」的加熱菸網站,今年2月發現網頁已下架,但是3月竟改了網址重新上架,主打加熱菸IQ*S最新系列,完全無視於菸防法的罰則,似乎看準了政府「不會怎麼樣」「罰鍰低無關痛癢」。
林清麗呼籲,請政府增列罰則,強制網路業者主動監測菸品、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及指定菸品或其必要組合元件等的廣告。另外,仿效泰國結合「數位經濟暨社會部、國家警察廳、衛生部的力量,直接封鎖76個新興菸品行銷網站,積極防制菸商透過網路平台誘引年輕人、任意行銷的手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