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96字
買保險可助儲蓄與就醫保障,對於剛出生的新生兒,父母想替孩子買保險,又怕接受新生兒篩檢後檢出異常而被拒保。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林真夙表示,新生兒篩檢篩檢應在出生後48小時內進行,結果不會影響保險承保,民眾千萬別被誤導,錯過治療黃金期。
我國新生兒篩檢從74年執行,剛開始5項,95年7月增加至11項;108年10月起,全面擴大公費21項。新生兒出生48小時內,只要採取微量腳跟血液,就可以完成21項新生兒篩檢。如果篩檢結果為陽性,並不代表確定罹患該項疾病,儘早安排進一步檢查,部分先天性代謝異常的疾病都能及早發現並妥善治療。
林真夙表示,新生兒篩檢可盡快揪出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些家長擔心太早做新生兒篩檢,結果異常會被保險公司拒保,因此延後篩檢時間,卻可能錯失未發病前的黃金治療時機。金管會已在101年公告:新生兒篩檢項目疾病,只要投保年齡為0歲新生兒,應排除等待期30日。
當時法定新生兒篩檢為11項,新生兒篩檢結果為疾病者,仍受保單保障,不得排除。國健署自108年10月1日起,篩檢項目增加為21項,保險公司也配合修正。林真夙強調,篩檢結果不會影響保險承保,民眾千萬別被誤導,錯過治療黃金期。一旦發病,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傷,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品質。
林真夙說,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症狀在嬰兒時期並不明顯,必須靠「新生兒篩檢」來找出高風險族群,預防後遺症發生。依國健署統計,每年新生兒篩檢率平均達99%以上,112年發現異常個案數3300人,以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G6PD(俗稱蠶豆症)的個案最多,有2916人。
蠶豆症是台灣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大約每100個寶寶就有3個;日常生活只要避免讓寶寶的衣服或用品接觸樟腦丸或其氣味,也不要吃蠶豆、任意服用藥物,就能避免引發急性溶血性貧血。其他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也一樣,避開特定發病物質,或及早給予治療,健康就能與一般人無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