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92字
各地工地損鄰案層出不窮,新北市工務局近期邀公會討論,對危老重建、基地開挖深度比工區鄰接的鄰房建物基礎深度差逾6公尺、地質條件特殊或敏感地層且未使用連續壁工法等案件,在建造執照審查過程,針對開挖支撐等設計內容,由專業技師公會做實質審查,從設計階段就導入加強控管機制。工務局長馮兆麟說,具體作法今年上半年會確立並上路。
發生在今年1月5日的新北三重六張街工地鄰損案,事發迄今1個多月,因傾斜拆除的184號、190號共有8戶,莘聖建設總經理趙建勳證實,與受災拆除的8戶有談出一些共識,目前有5戶選擇合建、1戶採取買賣、1戶傾向用賠償,僅剩1戶還沒達成共識,選擇合建者預計下周簽約。
當時預售16戶已售罄,有2戶選擇退訂,趙建勳強調,會保障合建戶、預售客戶權益,目前工地持續停工,後續也會換營造廠施工。趙表示,雖然他公司規模不大,會勇於負責,用誠意解決問題,不會成為爛尾樓。
「這起案件人禍成分比較大!」趙建勳說,完整致災成因報告還沒出爐,依據目前資訊判斷,營造廠工人在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沒有立即通報處理,導致傷害擴大,後續會向營造廠求償,但這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會先處理與受災戶之間的問題。
都會區的小基地案場,很多都是危老重建案,通常隔壁鄰居建物也都很老,為防止類似事件一再發生,新北市工務局1月17日邀集土木、建築、結構、大地、地質等5大專業公會開會討論,針對危老申請案件或未使用連續壁的建案,於建造執照審查過程中,就開挖支撐等規畫設計內容,由專業技師公會作加強審查,在源頭時就先加強控管。
對此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賴建宏表示,提高工地管理強度有其必要性,除公部門把關,透過第三方專業團體來強化控管是一大助力,等於多雙眼睛幫忙提醒減少盲點,但最重要仍在第一線施工廠商及人員。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汪俊男說,除了設計的源頭管理,營造廠與施作端地落實程度更是重中之重,制度、法令再健全,重點還是如何落實,若因為趕工、專業不足等因素忽略施工計畫,還是很難排除風險。
工務局長馮兆麟說,為強化施工安全,工務局也研議加強施工管制措施,施工前須針對周圍道路等公共設施進行非破壞性探測,確認無淘空跡象才可動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