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高齡者就業困難 專家:政策若不改恐成「3無老人」

本文共733字

聯合報 記者林琮恩/台北即時報導

高齡化讓人口結構改變,是否延後退休年齡成為各國關注重點。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點出,高齡就業專法雖已通過,社會上仍對高齡就業存在歧視,長者要找工作並不容易。學者表示,延後退休年齡必須確保長者工作權並兼顧年金、社福制度改革,否則長者將成為無工作、無年金、無福利的「三無老人」。

包含丹麥在內,許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已將法定退休年齡,自65歲延後至67歲。不過,台大社會系特聘教授古允文表示,延後退休年齡必須同時考慮「制度間的契合」,否則一旦高齡者再就業時不被接受,被視為「應工作而未工作」,將失去全額年金身份,若經濟困境又未達到社福標準,恐會變成三無老人,「就業、年金、社福制度應配套調整,才不會衍生社會問題。」

張淑卿表示,日本、韓國高齡長者勞動參與率均高,國內依「憲法」保障就業權,國人不分年齡都有投入勞動市場就業的權利,隨醫藥科技進展,許多民眾到了60、70歲仍很健康,相關法規應該鬆綁,否則健康、有能力的長輩,年齡一定就只能離職回家,不僅是國家資源浪費,更是一種年齡歧視。

「高齡就業專法民國109年通過,勞動部也端出各式就業鼓勵措施,各縣市設置銀髮人才據點協助媒合工作,但成效並不好。」張淑卿說,許多長者就業,不是基於經濟所需,而是希望藉由社會參與滿足其價值感,不願退休過著三等人生,要打造友善長者的就業環境,必須落實「職務再設計」,依長者身體狀況、工作能力調整職務內容,設計出適合長者的工作項目。

勞基法已修法,65歲以上民眾,可與雇主協調,延長退休時間。張淑卿建議,高齡者除可利用既有專長進行延伸,自65歲至平均餘命85歲的20年時間,還很長久,高齡者也可接受職務訓練,例如許多長輩一輩子沒碰過藝術、人文創作,退休後有興趣,也能發展,展開第三人生。

高齡化讓人口結構改變,是否延後退休年齡成為各國關注重點,老人福利聯盟點出,高齡就...
高齡化讓人口結構改變,是否延後退休年齡成為各國關注重點,老人福利聯盟點出,高齡就業專法雖已通過,社會上仍對高齡就業存在歧視,長者要找工作並不容易;圖為高齡就業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班發Line算不算加班?立委批洪申翰回應「讓人心寒」
下一篇
出席台灣觀光協會68周年年會 卓揆允解決旅宿人力荒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