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市場觀望!國內碳交易掛零 金融業、小規模買賣將成主流

首批國內碳權6,080噸今年10月上架開賣,然而截至目前尚無任何成交案例。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批國內碳權6,080噸今年10月上架開賣,然而截至目前尚無任何成交案例。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979字

經濟日報 記者邱琮皓、何佩儒/台北報導

首批國內碳權6,080噸今年10月上架開賣,然而截至目前尚無任何成交案例,熟悉碳交易市場人士表示,由於碳費費率已攤牌,未來國內碳交易價格可望下修;環境部官員分析,製造業、住商部門可能對碳權更加惜售,未來市場主力應會以金融業、小規模碳權為主。 

國內碳權交易所於10月初上架六件定價交易的碳權商品,包括漢寶農畜產企業上架二件,以及漢程客運電動公車、奇美實業、中鋼(2002)、台北101大樓等各上架一件商品,總共上架了6,080公噸,交易金額落在每噸2,500元至4,000元之間,為首年度碳費費率300元的數倍之高。

六件專案中,有五件專案因為已屆銷售期間,昨(4)日都已下架,目前尚無成交紀錄,碳交所表示,由於是首波國內碳權定價交易,業者多先上架一個月試水溫,今日起架上只剩銷售日期至明年3月30日的「台北101大樓停車場採用高效率光源」專案,只剩30噸、每噸3,500元。

首批碳權商品買氣不如預期,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解釋,這些專案因首次上架,且採定價交易,試水溫意味濃厚,買賣雙方需要時間了解需求,可能是買方認為價格不適合,或因碳費管制規範尚未確定正式上路、碳費也還沒開始徵收、企業尚未盤點需求。

他表示,企業可能認為,現在尚無迫切的需求,因而採取觀望的態度,但國內碳權商品除定價交易外,還有拍賣跟協議交易等機制,業者也可重新包裝數量與價格。

另有官員分析,在大眾愈來愈了解碳權市場之後,買家將理性購買所需的碳權商品,且未來六年碳費費率已攤牌,碳權商品價格初期可望略為下修,但隨時間演進,減碳愈來愈難,未來市場價格走勢如何變化仍待觀察。

官員指出,在碳費開徵後,碳費徵收對象預料會惜售國內碳權商品,因為自用可能比出售更為實惠,但也有可能採協議交易等方式,換取最大利益。

同時未來國內碳權商品市場的主力,應該會轉變成為非碳費徵收的對象,也就是金融業者為主,小額度碳權商品會比大額度更具競爭力。

碳交所指出,環境部已核可的國內碳權尚有1,800多萬噸,未經使用註銷部分都是潛在可上架的商品,後續是否會有新上架商品,要由廠商自行評估。

由於國內碳權法定用途,包括環評增量抵換以及抵減碳費。例如廠商如果要擴廠,所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需抵換10%,且連續執行十年,碳權為重要抵換來源;另外一個則是抵減碳費,長期來看,都是剛性需求。


延伸閱讀

環境部:碳費優惠費率申請 兩點聚焦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行政執行署年終拍出1億多 396萬賣麥拉倫Coupe最吸睛
下一篇
總量管制碳交易明年討論 環長彭啟明:近期將提減碳新目標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